时间: 2025-04-26 23:37: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37:59
元丰七年有诏京东淮南筑高丽亭馆密海二州骚
作者: 苏轼 〔宋代〕
檐楹飞舞垣墙外,桑柘萧条斤斧余。
尽赐昆耶作奴婢,不知偿得此人无。
在檐角和墙头的飞舞之中,桑树和柘树衰败,留下砍伐后的痕迹。
将昆耶这个地方的土著都赋予为奴婢,不知这样做是否能得到应有的报偿。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州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洒脱、豪放,常以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相结合,反映出深刻的思想内涵。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元丰七年(1084年),正值苏轼被贬至黄州时期,社会动荡,政治黑暗。诗中通过描写景象,抒发对社会现状的感慨和对人性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简短的文字,展现了苏轼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描绘了荒凉的环境,檐角和墙头的飞舞,映衬出一种破败感,桑树和柘树的萧条则暗示了社会的衰退。接下来的句子则揭示了对于劳动者的剥削,表达了对地方土著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行为的不满。
整首诗在表面上看似是对环境的描写,实际上却是对政治、社会的深刻批判。苏轼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犀利的语言,体现出他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度思考。诗中的“尽赐”“奴婢”等词汇,突出了对劳动者的贬低和剥削,令人深思。
这首诗不仅在形式上展现了苏轼的艺术才华,更在内容上传达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愤怒与无奈,反映了他作为一位文人的责任感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反映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不满,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人性与道德的关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昆耶”指的是:
A. 一种树木
B. 地方名称
C. 一种动物
D. 一种乐器
诗中“尽赐”一词可以理解为:
A. 全部给予
B. 全部收回
C. 部分给予
D. 不给予
本诗主要表达了对哪个方面的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C. 对历史的沉思
D. 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