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0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00:06
岂无良田,膴膴平陆。
兽踪交缔,鸟喙谐穆。
惊踪朝射,猛豨夜逐。
芋羹薯糜,以饱耆宿。
难道没有肥沃的良田吗?那平坦的土地多么广阔!
这里兽迹交错,鸟儿在和谐地鸣叫。
惊起的兽影在早晨被射杀,夜晚却又追逐猛猪。
用芋头羹和薯类粥,来填饱老人的肚子。
诗中提到的“良田”与“兽踪”反映了当时农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陶渊明的“劝农”思想在这里得以延续,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和农民的辛勤劳作。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其诗词作品风格多样,常常结合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该诗是苏轼为劝导农民勤劳耕作而作,反映了宋代社会对农业发展的重视,展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农民辛劳的关怀。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农村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农业的尊重与热爱。诗的开头以反问形式引入,强调了“良田”的存在,随后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给人以生动之感。诗中提到的“兽踪交缔,鸟喙谐穆”展现了和谐的生态环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惊踪朝射,猛豨夜逐”的描写,诗人将农民的辛勤与勇敢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一句用“芋羹薯糜”来表现丰收的果实,既体现了农民的劳动成果,也表达了对老人的关怀,营造出温暖的田园氛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了农业的价值、自然的和谐以及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良田”是指什么?
“惊踪朝射”中“惊踪”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芋羹薯糜”是用来做什么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