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次韵陈文仲探梅二绝》

时间: 2025-04-23 12:57:13

诗句

低枝垂蕊逗疏阴,不学髯龙干百寻。

此去江南知几驿,只今谁动故人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2:57:13

次韵陈文仲探梅二绝

作者:葛立方 〔宋代〕

原文展示:

低枝垂蕊逗疏阴,不学髯龙干百寻。此去江南知几驿,只今谁动故人心。


白话文翻译:

低垂的枝条上,花蕊在稀疏的阴影中摇曳,我并不想像那胡须长得像龙的高大树木那样挺拔。这次前往江南,不知道要经过多少驿站,如今又有谁能触动故人的心呢?


注释:

  • 低枝:低垂的树枝。
  • 垂蕊:花蕊低垂。
  • :引起、触动。
  • 疏阴:稀疏的阴影。
  • 髯龙:形容树木的形态,像长须的龙。
  • 干百寻:形容树木的高度,百寻指非常高。
  • 此去江南:指诗人即将前往江南地区。
  • 驿:古代传递信息的驿站。
  • 故人心:指朋友的情感。

典故解析:

“髯龙”是对形态的夸张描绘,常用于古诗歌中表达自然景象的壮丽与雄伟。古代的“驿站”是旅人休息和换马的地方,象征着旅途的艰辛与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葛立方,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在宋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作品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探梅之际,表现了诗人在游历中的孤独与思念,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寄托了对故人的怀念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次韵陈文仲探梅二绝》是一首兼具自然描写与人文情怀的诗。诗的开头以“低枝垂蕊逗疏阴”描绘了梅花的姿态,形象生动,仿佛让人看到那低垂的梅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带着春日的温暖与气息。接着,诗人用“此去江南知几驿”表达了对旅途的迷茫与无奈,体现了对未知前路的思考。最后一句“只今谁动故人心”则是对故人深情的呼唤,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仿佛在询问,是否还有人能唤起昔日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情的珍视,反映了宋代文人内心的细腻与敏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低枝垂蕊逗疏阴:描绘梅花低垂的枝条与稀疏阴影,展现出一种恬静的美。
  2. 不学髯龙干百寻:表达诗人不愿意追求那种高大的树木,反而欣赏低调的梅花。
  3. 此去江南知几驿:表达诗人对即将启程的旅途感到迷茫,暗示旅途的艰辛。
  4. 只今谁动故人心:感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疏离,流露出对故人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髯龙”比喻高大的树木,生动形象。
  • 对仗:整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梅花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清高,代表着诗人的情感寄托。
  • 江南:象征着温暖与美好,也隐含着对故乡的眷恋。
  • 驿站:象征着旅途的艰辛与流浪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髯龙”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 高大的树木
    • B. 低垂的梅花
    • C. 旅途的疲惫
  2. “此去江南知几驿”表明了诗人对旅途的什么感受?

    • A. 兴奋
    • B. 迷茫
    • C. 轻松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欢快
    • B. 孤独与思念
    • C. 激昂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 王安石
  • 《春晓》- 孟浩然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梅花》同样描绘了梅花的美丽与坚韧,但更侧重于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韧性;而葛立方的《次韵陈文仲探梅二绝》则更多地渗透了个人情感的流露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梅花的文化象征》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避地伤春六绝句 避地复归故乡 比赋棋画诗蒙子直次韵复和 比访叔才旋蒙赐诗以贫不能留客为愧次韵 罢职还家汉卿叔赐诗和韵 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 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 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 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 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菽的成语 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三框儿的字 神州陆沉 弋字旁的字 像座 通南彻北 履戴 巾字旁的字 戹苦 血流漂杵 老蚌生珠 青史不泯 釆字旁的字 暴取豪夺 像设 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