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07: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07:43
避地复归故乡
作者: 葛立方 〔宋代〕
二老堂边花作林,不愁酒竭贳貂金。
宗人避世散还聚,才子哦诗绝复寻。
莫话衣冠一酸鼻,回思戎虏几寒心。
半墩仙隐吾庐在,人认桃源鸡犬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故乡避世隐居的生活情景。诗人在二老的道观旁,花开如林,不再担心酒水耗尽而需用金钱来赎回。亲朋好友在这避世的生活中时聚时散,才子们吟咏着绝妙的诗篇。不要再提那衣冠的烦恼,想起了戎虏之事,心中不免感到寒冷。半个山丘上,我的隐居之所正安静地存在,世人却听见了桃源中鸡犬相鸣的声音。
作者介绍:葛立方,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常描绘隐士的生活和自然的美景,充满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选择隐居生活,寄情于自然,表达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世俗烦恼的逃避。
《避地复归故乡》描绘了诗人归隐故乡后的宁静生活和对世事的感慨。诗的开头通过“二老堂边花作林”传达出一种自然与宁静的氛围,二老的道观旁花开如林,暗示着诗人心灵的宁静与安逸。接着提到“宗人避世散还聚”,展现了隐士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偶尔相聚,偶尔分散,反映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莫话衣冠一酸鼻”一句,揭示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反思,衣冠象征着社会地位和身份,与诗人所追求的隐逸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而“回思戎虏几寒心”则是诗人对历史的沉思,戎虏的侵扰让人心生寒意,表明了对国家和社会命运的忧虑。
最后两句“半墩仙隐吾庐在,人认桃源鸡犬音”,描绘了诗人隐居的环境,隐居不仅是地理位置的选择,更是心灵归属的体现。桃源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状态,诗人选择与自然和谐共处,听到鸡犬相鸣,感受到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事的淡然态度,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文关怀的诗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世俗烦恼的逃避,以及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二老”指的是:
“莫话衣冠一酸鼻”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诗中提到的“桃源”象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