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14:55: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14:55:44
送友人游南海
杜荀鹤 〔唐代〕
南海南边路,君游只为贫。
山川多少地,郡邑几何人。
花鸟名皆别,寒暄气不均。
相期早晚见,莫待瘴侵身。
这条通往南海的路,你前去游玩只是因为贫穷。
山川有多少地方,城镇又有几许人家。
花鸟的名字都已陌生,寒暄的情意也不均匀。
希望我们能早日相聚,不要等到瘴气侵袭身体才来见面。
杜荀鹤,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4年,卒年不详,字子美,号草窗,晚号青溪居士。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重视描写生活中的细节,常常表现出对友人的关切和对生活的感悟。
此诗创作于杜荀鹤与友人分别之际,友人将要前往南海游历。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惦念与祝福,同时也透露出对生活困境的感慨。南海象征着远方的美好与希望,而“贫”字则反映了现实的无奈。
《送友人游南海》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人通过描写即将远行的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开头两句“南海南边路,君游只为贫”,简洁地揭示了友人出行的动机,因贫穷而不得不选择南海的旅程,暗示着人生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山川多少地,郡邑几何人”,引发人对广阔天地的思考,宇宙之大与人之渺小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友人即将面临的孤独与陌生。诗中提到“花鸟名皆别”,不仅表现出环境的生疏,更暗含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疏离。
最后的“相期早晚见,莫待瘴侵身”则是对未来重聚的期盼,同时也透露出对友人健康的关心。整体上,杜荀鹤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友人分别时的惆怅与期盼,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关心与对生活的感慨,传递出一种希望与祝福的情感。诗人用简练的语言、细腻的情感,折射出人生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期盼。
诗中“君游只为贫”表达了什么含义?
“山川多少地,郡邑几何人”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诗的最后一句“莫待瘴侵身”包含了什么警示?
比较杜荀鹤的《送友人游南海》与王之涣的《送友人》,两首诗均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与祝福,但杜荀鹤的诗更加强调了生活的困境,而王之涣则表达出对友人前途的美好祝愿,形成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