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02:0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2:06:23
虾蟆背
作者: 苏轼 〔宋代〕
蟆背似覆盂,蟆颐似偃月。
谓是月中蟆,开口吐月液。
根源来甚远,百尺苍崖裂。
当时龙破山,此水随龙出。
入江江水浊,犹作深碧色。
禀受苦洁清,独与凡水隔。
岂惟煮茶好,酿酒应无敌。
这首诗描绘了青蛙的背部像一个倒扣的碗,青蛙的下颚像弯曲的月亮。人们说它是月亮上的青蛙,张嘴吐出月光的液体。它的根源非常遥远,百尺高的苍崖被裂开。当年龙破了山脉,这水便随龙而出。流入江中,江水虽然浑浊,但依然呈现出深碧的颜色。它承受着苦涩的清澈,与普通的水隔绝。它不仅适合煮茶,更是酿酒的无敌之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文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苏轼的一生充满波折,曾因政治原因被贬,经历了丰富的生活体验,使得他的诗歌具有深厚的生活底蕴。
《虾蟆背》写于苏轼晚年,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诗中通过青蛙这一意象,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清静、独特之水的向往。
《虾蟆背》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和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中通过青蛙的形象,展现了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开头两句以青蛙的背部和下颚形状作比,既形象生动,又引人深思。接着,诗人通过青蛙与月亮的关系,展现出一种超现实的意象,似乎暗示了青蛙与月亮之间的某种神秘联系。
诗中提到“龙破山”,则引入了神话传说,使得青蛙的形象更加生动。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力量和变化,而诗人通过青蛙的水源描绘,展示了自然的奇妙与伟大。
最后几句,诗人强调了这种水的独特之处,不仅适合煮茶,更是酿酒的佳品,体现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与享受。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气息,传达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青蛙的形象,体现出对自然的观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诗人以青蛙为媒介,传达了自然与人生活之间的和谐美。
选择题:青蛙的背部被比作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龙破山”的意象,表达了__。
判断题:诗中认为青蛙的水适合煮茶和酿酒。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