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3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5:37
次韵答章传道见赠
作者:苏轼 〔宋代〕
并生天地宇,同阅古今宙。
视下则有高,无前孰为后。
达人千钧弩,一弛难再彀。
下士沐猴冠,已系犹跳骤。
欲将驹过隙,坐待石穿溜。
君看汉唐主,宫殿悲麦秀。
而况彼区区,何异一醉富。
鶢鶋非所养,俯仰眩金奏。
髑髅有余乐,不博南面后。
嗟我昔少年,守道贫非疚。
自従出求仕,役物恐见囿。
马融既依梁,班固亦事窦。
效颦岂不欲,顽质谢镌镂。
仄闻长者言,婞直非养寿。
唾面慎勿拭,出胯当俯就。
居然成懒废,敢复齿豪右。
子如照海珠,网目疏见漏。
宏材乏近用,巧舞困短袖。
坐令倾国容,临老见邂逅。
吾衰信久矣,书绝十年旧。
门前可罗雀,感子烦屡叩。
愿言歌缁衣,子粲还予授。
这首诗表达了人与天地的关系,以及古今的对比。天地间的事物共生,古今皆在同一时空中流转。往下看似乎有高低之分,前后也并不明确。智者的能力如千钧之弩,松弛后难以再次发力;而那些地位低下的人,即使戴着猴冠,仍然时常跳跃着挣扎。想要时间如驹过隙,坐等石头穿越时光。看看汉朝和唐朝的统治者,他们的宫殿却因麦子的枯萎而感到悲伤。而那些微不足道的人,何尝不是一场醉酒的富贵。鸟儿并非由我所养,而我却在金钱的奏乐声中迷失自我。即使骷髅仍有乐趣,却无法得到南面之位。唉,我的少年时代,守道而贫并不觉得羞愧。自从出来求仕,害怕物质的束缚。马融依附于梁家,班固也事奉窦家。效仿颦儿的美丽,难道不是希望吗?我却因顽固质朴而被拒绝。听说长者说,直率并非长寿之道。被唾弃的面容要小心不要擦拭,出门时也要俯身迎接。如今我竟然懒惰废弛,敢再与豪杰争高低。你如同那照海的明珠,网眼稀疏,漏掉了珍贵的光辉。才华宏伟却难以施展,灵巧的舞姿却被短袖所困。坐享倾国之容,临老时却遇到意外。我的衰老信念已久,书信断绝十年。门前只可见到雀鸟,感叹你频频来叩门。愿意为你唱歌,赠予你缁衣。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以诗、词、散文闻名,作品风格多样,富有哲理。苏轼的作品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这首诗是苏轼在受到章传道的赠诗后所作,回应其友人的赠诗,表达了对人生、社会地位、时间流逝等主题的思考。
这首诗有着深刻的哲理,苏轼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对社会地位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中多用比喻和对仗,展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考。通过“达人千钧弩,一弛难再彀”一句,诗人揭示了智慧与力量的不可重现,暗含着对人生命运的无奈和感慨。而“欲将驹过隙,坐待石穿溜”则表现了对时间的珍惜与流逝的无奈,展现了时间的不等人与机遇的稍纵即逝。
在描绘历史时,苏轼提到“君看汉唐主,宫殿悲麦秀”,不仅反映了历史的兴衰,更引发人们对权力与命运的深思。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透过“马融既依梁,班固亦事窦”的对比,表现了历史人物的依附与追随,隐含着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赠诗的回应,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苏轼对社会与人生的独特见解,值得细细品味。
诗歌探讨了人生的无奈与时光的流逝,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地位、个人命运与历史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古今,表现了对权力与财富的批判,传达出一种对道德坚守的坚持。
“达人千钧弩”中的“达人”指的是?
A. 普通人
B. 智者
C. 武将
D. 学者
“欲将驹过隙”中“驹”指的是什么?
A. 马
B. 时间
C. 机会
D. 年轻
诗中提到的“马融”和“班固”是代表?
A. 两位画家
B. 两位诗人
C. 两位历史人物
D. 两位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