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2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21:05
和陶归园田居六首
作者: 苏轼
坐倚朱藤杖,行歌紫芝曲。
不逢商山翁,见此野老足。
愿同荔支社,长作鸡黍局。
教我同光尘,月固不胜烛。
霜飙散氛祲,廓然似朝旭。
我坐在朱红色的藤杖上,悠然自得地吟唱着《紫芝曲》。
在这里没有见到商山的老人,只有这位乡间的老者。
我希望和你一起在荔支社聚会,常常做些鸡黍饭。
请教我如何与世无争,月光下的烛火已无法与我争辉。
寒霜的风散去了阴霾,清明的天色如同早晨的阳光。
“商山翁”出自陶渊明的诗作,代表隐士生活的理想,是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荔支社”则是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生活的追求和社交生活的重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其诗词风格豪放、奔放,常以自然为题,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苏轼生活在北宋时期,因政治原因多次被贬,心中对田园的向往愈发强烈,故而创作了大量描绘田园生活的诗篇。
这首诗展现了苏轼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安稳生活的渴望。诗中描绘的场景温馨而宁静,作者以“朱藤杖”和“紫芝曲”开篇,展现了他悠闲的生活态度。接着,苏轼表达了希望能与隐居的老者共同享受田园生活的愿望,描绘出一种和谐、自然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透出一种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尤其最后两句,体现了作者对光明与清新生活的追求。霜飙散去阴霾,一种清新明朗的感觉扑面而来,宛如阳光普照,寓意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苏轼在诗中坐倚的是什么?
A. 白杨树
B. 朱藤杖
C. 松树
诗中提到的“商山翁”代表什么?
A. 乡村老者
B. 隐士
C. 商人
“月固不胜烛”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争斗
B. 宁静
C. 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