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20:0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20:05:15
晚自朝台津至韦隐居郊园
作者: 许浑 〔唐代〕
秋来凫雁下方塘,
系马朝台步夕阳。
村径绕山松叶暗,
野门临水稻花香。
云连海气琴书润,
风带潮声枕簟凉。
西下磻溪犹万里,
可能垂白待文王。
秋天来了,野鸭和大雁飞落在方塘上,
我把马系在朝台,走在夕阳的余晖中。
村里的小路绕过山,松树的叶子幽暗,
田野的门口临近水边,稻花的香气扑面而来。
云气连绵如海,琴声和书香交融,
微风带来潮水的声音,枕边的竹席凉爽宜人。
西下的磻溪依然遥远无尽,
或许能在这里等候文王的归来。
许浑,字子渊,号天池,唐代诗人,生于河南,后游历南方。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常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作于唐代,反映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以及对隐逸生活的渴望。此时社会动荡不安,许浑选择隐居,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晚自朝台津至韦隐居郊园》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情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通过“秋来凫雁下方塘”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美好。接着,诗人描写了自己在夕阳下的闲适,系马于朝台,悠然自得,体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中间部分,诗人用“村径绕山松叶暗,野门临水稻花香”展现出村庄的恬静与自然的芳香,营造了一种和谐美好的田园气息。后半部分则通过“云连海气琴书润,风带潮声枕簟凉”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海云的气息与琴书的滋润,在微风的吹拂下,显得格外宁静悠然。
最后一句“可能垂白待文王”则引人深思,文王象征着智慧与理想,诗人似乎在表达对理想生活的期盼与追求,也暗含着对历史的反思。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自然的描绘,又有哲理的思考,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唐代知识分子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蕴含着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盼。
诗中“秋来凫雁下方塘”中的“凫雁”指的是哪几种鸟类?
“村径绕山松叶暗”中的“松叶暗”有何含义?
诗中提到的“文王”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这两首诗与《晚自朝台津至韦隐居郊园》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但各自的情感表达与侧重点不同,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不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