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苕溪登舟》

时间: 2025-04-26 03:50:02

诗句

深於池沼浅於河,动地风来也不波。

只道东来行役苦,胡床面面是菱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0:02

原文展示:

深於池沼浅於河,动地风来也不波。只道东来行役苦,胡床面面是菱荷。

白话文翻译:

这条溪水比池塘还深,却比河流还要浅,风一吹,水面却没有波纹。人们总以为向东而行真的很辛苦,但坐在飘荡的胡床上四处观望,眼前满是菱和荷花的美景。

注释:

  • 深於:比……还深。
  • 池沼:池塘和沼泽。
  • 浅於:比……还浅。
  • 动地风来:风吹动大地,形容风势很大。
  • 不波:没有波纹,水面平静。
  • 只道:只认为。
  • 行役:指外出行走或劳作。
  • 胡床:一种折叠的坐具,常用于乘船时休息。
  • 面面:四处,处处;在这里指到处都是。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胡床”作为古代人坐船时常用的坐具,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因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善于描写自然景色而被称为“山水诗人”。他的诗作以真实的生活体验和细腻的情感著称。

创作背景: 诗作于南宋时期,诗人常常乘船游览,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借此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苕溪登舟》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生活感悟的诗。全诗通过描绘溪水的深浅与风的状态,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体会。开头两句通过对比,展现出溪水的独特魅力,强调了溪水的清澈和宁静,给读者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接下来,诗人以“只道”引出对生活的思考,表现出对行走与劳作的无奈,但又通过“胡床面面是菱荷”的描写,将这种无奈转化为一种美的享受,体现出诗人乐观的心态和对自然美的热爱。整首诗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展现了杨万里细腻的诗风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深於池沼浅於河”表明溪水的深度与其他水体的对比,表现出溪水的特色。
    • 第二句:“动地风来也不波”强调了溪水的平静,风虽来袭,水面依旧如镜。
    • 第三句:“只道东来行役苦”引出人们对行走劳作的苦恼,展现了一种普遍的生活感受。
    • 第四句:“胡床面面是菱荷”则是对美好景色的描绘,形成了一种美的对比,传达出诗人心境的变化。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溪水与池沼、河流的比较,鲜明地展现出溪水的特点。
    • 拟人:风来不动水面,赋予自然界以人性化的特征,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意象:菱荷的描绘为诗歌增添了生动的自然景象,传达出诗人对美的追求。
  • 主题思想: 诗歌的核心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哲理思考,表现出一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溪水:象征着自然的恬静与灵动,表现出诗人的细腻观察力。
  • 胡床:代表着一种闲适的生活方式,体现出对生活的享受。
  • 菱荷: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传递出一种诗意的生活情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胡床”是什么?

    • A. 一种船
    • B. 一种座椅
    • C. 一种船篷
    • D. 一种渔网
  2. 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劳动的辛苦
    • B. 对自然的赞美
    • C.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 D. 对历史的感叹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描绘田园生活的美好。
  • 王维的《山居秋暝》,展现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结合。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对比,李白通过壮阔的山水抒发豪情,而杨万里则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不同的诗风与情感色彩。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文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马兰花 卖花声 与杏林谈禅作禅语赠之 汾源杂诗 题驿壁 花朝同林坦庵诸子集王蔗庵谁园饯谈蘧怀之京口次留别韵 送魏子存司理成都 登虔州城楼 度双牌峡 虔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亠字旁的字 包含路的词语有哪些 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燕雀不知鸿鹄志 同盟 用心良苦 虚心冷气 齲字旁的字 漂泊羁旅 农技 竹字头的字 爿字旁的字 不偏不党 鸟字旁的字 尽心竭诚 网络电话 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贪天之功以为己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