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1:4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1:46:54
十五日明发石口遇顺风
——杨万里
溯流浅水刺楼船,
百棹千篙祇不前。
一夜波声喧到晓,
北风气力欲翻天。
挂帆未了青泥过,
转眼相将玉笥边。
无数小舟俱在后,
追侬不及指为仙。
在浅水处逆流而上,楼船被刺破的水波惊起,
无论多少只桨、多少个船篙,仍然无法向前行进。
一夜之间,水声喧闹直到清晨,
北风的劲力似乎要把天都翻转。
挂起帆来尚未驶出青泥,
转眼间便赶到了玉笥边。
后面无数的小船都在追赶,
但追不上我,恰似追赶天上的神仙。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郎,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常常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作品中多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细致观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杨万里晚年,诗人多次出行,亲历江南水乡的风光与艰辛。这首诗描写了在水上航行的艰难与顺风的喜悦,表现出他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十五日明发石口遇顺风》是一首描绘航行过程中的艰难与乐趣的诗。诗的开头,通过“溯流浅水刺楼船”的描写,展现了航行的艰难。这里的“刺楼船”不仅描绘了水波的激荡,更暗示了自然力量的强大。接下来的“百棹千篙祇不前”,则表现出人力在自然面前的无力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随着“一夜波声喧到晓”的转折,诗的情绪开始转向。北风的猛烈让人感受到一种急迫与昂扬的气氛,似乎一切都在为即将到来的顺风而蓄势待发。接下来的两句“挂帆未了青泥过,转眼相将玉笥边”则描绘了顺风来临的瞬间,带来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最后一联“无数小舟俱在后,追侬不及指为仙”则体现了诗人对自身航行的自信与轻松,仿佛自己在自然的庇护下变得如仙人般自由。这种情感的对比,使整首诗在描绘艰难的同时,又流露出对航行乐趣的深切体验,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航行中的艰难与顺风的喜悦,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诗人通过描写自然之美和船行之乐,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溯流浅水刺楼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航行的轻松
B. 航行的艰难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生活的无奈
“无数小舟俱在后”中“小舟”象征着什么?
A. 诗人的孤独
B. 竞争者
C. 自然的力量
D. 船只的美丽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