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8: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8:29
逗晓清寒未苦严,轻霜随分点茅檐。
雾中失却溪边寺,不见浮屠只见尖。
晨曦初露,清冷的天气并不算严酷,轻霜点缀着茅草屋檐。
雾气弥漫中,溪边的小寺庙隐没无踪,浮屠塔也不见,只有尖尖的塔影在雾中显现。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浮屠”一词在古代文学中常用以指代佛教的塔,象征着宁静和信仰。诗中提到的“溪边寺”与“浮屠”连结,隐喻着隐秘的宗教氛围和人们对精神寄托的渴望。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郎,晚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语言清新,风格自然,常表现出对乡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思。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冬日,诗人或许是出游途中,感受到清晨的寒意和雾霭中的宁静,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冬日归自天庆观二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冬日清晨的宁静与寒冷。诗的开头用“逗晓清寒未苦严”引入,既描绘出清晨的寒意,又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体悟与感受。接着,轻霜点缀在茅檐上,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雅致的意境。最后两句则通过“雾中失却溪边寺”展现出一种迷蒙的景象,传达出一种隐秘与神秘的氛围,仿佛在呼应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中描绘的景象不仅仅是冬日的自然风光,更多的是隐喻着人生的无常与寻找。而“只见尖”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期待的失落,似乎在诉说着对往昔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整体而言,这首诗在简约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杨万里对冬日景色的独特感受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冬日清晨的描写,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生命的反思以及对精神寄托的追寻。整体情感基调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诗词测试:
诗中“清寒未苦严”的意思是:
A. 寒冷得很
B. 还不算太冷
C. 雾气很重
D. 寒冷且令人痛苦
诗中提到的“浮屠”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佛教的塔
C. 一种动物
D. 一种乐器
诗中“轻霜随分点茅檐”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A. 雪景
B. 霜冻的屋檐
C. 繁花似锦
D. 夕阳西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冬日归自天庆观二首》和杜甫的《春望》均以自然为题材,但前者更侧重于冬日的静谧与清冷,而后者则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关切。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前者清新淡雅,后者则深沉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