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0:5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0:58:43
《灩澦堆》
灩澦之石谁劖镌?
恶骇天下形眇然。
客行五月潦始涨,
但见匹马浮黄湍。
时时吐沫作濆淖,
灂灂有声如粥煎。
蜀江西来已无路,
凿山作浍方成川。
瞿唐之口狭如带,
乃欲纳此江漫漫。
奔流下赴故逼仄,
汝更争道当其前。
舟师欹倾落胆过,
石孽水祸吁难全。
山川丘陵皆地险,
惟此险绝余难肩。
东坡笔端喙三尺,
愿与作赋评嘲喧。
云非此石峡更怒,
臼头忽作倾城妍。
我从巫山飞一棹,
欢喜偶脱蛟龙涎。
是非信否未暇诘,
且上高齐清昼眠。
这块灩澦的石头是谁雕刻的呢?
它的形状让人心惊肉跳,令人觉得渺小。
我在五月出行时,河水刚开始上涨,
只见一匹马在黄湍中漂浮。
时不时喷出泡沫,像是在泥淖中翻滚,
发出的声音像粥在煮沸。
从蜀地西来已无路,
只得凿山开渠才能成川。
瞿唐口狭如腰带,
却想要容纳这条浩浩江流。
奔流而下的水流逼仄,
你更是争先恐后。
船夫们摇摇晃晃,心中胆怯,
石头和水流的灾难真是难以全身而退。
山川丘陵都是险地,
唯有这险地是最难以承受的。
东坡笔下有三尺之笔,
愿与我一起作诗评说这纷扰的喧嚣。
如果没有这石峡的怒涛,
那么水流的头部会忽然变得如倾城之美。
我从巫山飞过来一只船,
欢喜之中意外脱离蛟龙的涎水。
是非真假未及追究,
不如在高处清梦一觉。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介甫,号石湖,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词人。他曾任职于多个地方,诗词风格清新自然,擅长山水田园诗,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灩澦堆》写于诗人游览灩澦时的感受,表现了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诗中描绘了水流的奔腾与险恶,表达了诗人对人类在自然面前脆弱的思考。
《灩澦堆》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展现了范成大对川流和山石的细腻观察。诗中开头以“灩澦之石谁劖镌?”引出主题,接着通过描述水流的波涛汹涌和险峻的地势,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诗人不仅描绘了水流的奔腾和险境,还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类渺小的反思。
在细腻的描写中,“匹马浮黄湍”让人想象出一幅动人的画面,充满了生命的张力。接下来的“时时吐沫作濆淖”则生动地表现了水流的动态,仿佛听到了水声的回响。此外,诗中提到的“舟师欹倾落胆过”,则揭示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无奈与脆弱。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刻思考,似乎在说人类在自然的面前是多么渺小。整首诗通过巧妙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深刻的哲理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灩澦之石谁劖镌?
这块石头是谁雕刻的呢?
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疑惑与敬畏。
恶骇天下形眇然。
令人惊恐,形状如此渺小。
反映了自然的伟大与人的渺小。
客行五月潦始涨,
我在五月出行时,河水刚开始上涨。
突出了时间的背景,带来清新的气息。
但见匹马浮黄湍。
只见一匹马在黄湍中漂浮。
强烈的视觉画面,展现了水流的力量。
时时吐沫作濆淖,
时不时喷出泡沫,像是在泥淖中翻滚。
细致描绘水流的动态。
灂灂有声如粥煎。
发出的声音像粥在煮沸。
比喻生动,增添了声音的细腻感。
蜀江西来已无路,
从蜀地西来已无路,
表达了行路之艰难。
凿山作浍方成川。
只得凿山开渠才能成川。
描述了人类的努力与自然的抗争。
瞿唐之口狭如带,
瞿唐口狭如腰带,
形容地形的险恶。
乃欲纳此江漫漫。
却想要容纳这条浩浩江流。
表达了自然的浩瀚与人类的渺小。
奔流下赴故逼仄,
奔流而下的水流逼仄,
强调水流的急促与险境。
汝更争道当其前。
你更是争先恐后。
表达了急流带来的竞争。
舟师欹倾落胆过,
船夫们摇摇晃晃,心中胆怯,
人在自然面前的无奈。
石孽水祸吁难全。
石头和水流的灾难真是难以全身而退。
反映了自然灾害的严重。
山川丘陵皆地险,
山川丘陵都是险地,
强调了地形的危险性。
惟此险绝余难肩。
唯有这险地是最难以承受的。
表达了人对自然的无能为力。
东坡笔端喙三尺,
东坡笔下有三尺之笔,
赞美苏东坡的才华。
愿与作赋评嘲喧。
愿与我一起作诗评说这纷扰的喧嚣。
表达了对诗歌的热爱。
云非此石峡更怒,
如果没有这石峡的怒涛,
设想了另一种可能。
臼头忽作倾城妍。
那么水流的头部会忽然变得如倾城之美。
形象的比喻,展示了自然的美丽。
我从巫山飞一棹,
我从巫山飞过来一只船,
描绘了行舟的乐趣。
欢喜偶脱蛟龙涎。
欢喜之中意外脱离蛟龙的涎水。
表达了从危险中逃脱的喜悦。
是非信否未暇诘,
是非真假未及追究,
表示对真相的漠然。
且上高齐清昼眠。
不如在高处清梦一觉。
提出一种逃避现实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水流和险境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表现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反思,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深入思考。
《灩澦堆》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范成大
C) 杜甫
D) 苏轼
诗中提到的“瞿唐之口”是指:
A) 一种动物
B) 一种植物
C) 一处地名
D) 一种器具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
A) 驳斥
B) 敬畏
C) 无所谓
D) 赞美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