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时间: 2025-07-12 05:11:28

诗句

林塘过雨不胜秋,万盖跳珠写碧流。

倚槛孤吟天欲暮,更穿芒屩上方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5:11:28

原文展示: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林塘过雨不胜秋,万盖跳珠写碧流。 倚槛孤吟天欲暮,更穿芒屩上方舟。

白话文翻译:

林中的池塘经过雨水的洗礼,秋意愈发浓烈,无数荷叶上的水珠跳跃着,仿佛在描绘碧绿的流水。我倚着栏杆独自吟咏,天色渐晚,我还要穿上草鞋,登上高处的船只。

注释:

  • 林塘:指林中的池塘。
  • 过雨:经过雨水的洗礼。
  • 不胜秋:秋意愈发浓烈。
  • 万盖:指无数的荷叶。
  • 跳珠:荷叶上的水珠跳跃。
  • 写:描绘。
  • 碧流:碧绿的流水。
  • 倚槛:倚着栏杆。
  • 孤吟:独自吟咏。
  • 天欲暮:天色渐晚。
  • 芒屩:草鞋。
  • 上方舟:登上高处的船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作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栻在城南书院所作,通过对雨后林塘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雨后的林塘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荷叶上跳跃的水珠和碧绿的流水,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诗中的“倚槛孤吟天欲暮”一句,表达了诗人独自吟咏的情景,透露出一种宁静淡泊的心境。最后一句“更穿芒屩上方舟”,则展现了诗人对高处船只的向往,象征着对更高境界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张栻诗歌清新自然的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林塘过雨不胜秋”,通过“过雨”和“不胜秋”两个词,描绘了雨后林塘秋意浓烈的景象。
  • 第二句“万盖跳珠写碧流”,用“万盖”形容荷叶之多,“跳珠”形容水珠跳跃,“写碧流”则描绘了水珠跳跃的动态美。
  • 第三句“倚槛孤吟天欲暮”,通过“倚槛”和“孤吟”两个动作,表达了诗人独自吟咏的情景,“天欲暮”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 第四句“更穿芒屩上方舟”,通过“穿芒屩”和“上方舟”两个动作,展现了诗人对高处船只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万盖跳珠写碧流”中的“跳珠”比喻荷叶上的水珠,形象生动。
  • 拟人:“写碧流”中的“写”字赋予了水珠以人的动作,增强了动态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雨后林塘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淡泊宁静的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林塘:自然景色的代表,象征着宁静和清新。
  • 万盖:荷叶的意象,象征着生机和活力。
  • 跳珠:水珠的意象,象征着动态美和生命力。
  • 碧流:流水的意象,象征着清澈和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万盖”指的是什么? A. 荷叶 B. 树木 C. 山峰
  2. 诗中的“跳珠”比喻的是什么? A. 水珠 B. 星星 C. 花朵
  3. 诗中的“写碧流”中的“写”字是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观书有感》: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山居秋景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词对比:

  • 张栻的《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与朱熹的《观书有感》: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但张栻的诗更注重对细节的描绘,而朱熹的诗则更注重对整体意境的营造。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多首诗作,是了解张栻诗歌风格的重要参考书。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张栻在内的多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望海潮(扬州芍药会作) 蓦山溪 泊舟山阳偶题 上林春(韩相生日) 次韵邓正字慎思秋日同文馆九首 次韵王正甫马陵感事 御街行 千秋岭上 直庐联句 次韵嘉父喜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建之底的字 包含乘的词语有哪些 贝字旁的字 碁局 知我 嘻嗟 秃宝盖的字 精打细算 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竖心旁的字 摩厉以须 正言厉色 通亲 前人种德后人收 明媒正娶 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僦功 巾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