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09: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09:57
会心不在远,人境寄幽栖。
夹竹开丛径,穿池灌药畦。
閒行扫石坐,得意剪桐题。
岂但冥鸿理,还看养木鸡。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认为,心灵的契合并不在遥远的地方,而是寄托在幽静的人间。走在夹竹林中开辟的小径上,穿过池塘,经过药草的田畦,诗人悠闲地走着,随意地坐在石头上,心中得意时在桐树上题写。诗人不仅思考着高远的理想,也在细心观察养殖的木鸡。
作者介绍:
罗奕佐,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在当时流传甚广,风格清新,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或许是在一次游历中创作而成,诗人处于一种闲适的状态,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
罗奕佐的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和淡然的情感,描绘了一幅恬静的田园生活图景。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对身边自然风光的细致观察与深切体悟,体现了“心与自然相契合”的哲理。诗的开头“会心不在远”,让人感受到一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强调了心灵的宁静与和谐并不需要追求外在的繁华。接下来的描写,更是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幽静的环境,夹竹林的丛径,清澈的池水,生机盎然的药畦,这些都构成了一个理想的栖息之地。诗人在此处不仅是游历者,还是观察者与思考者,他用“閒行扫石坐”展现了一种放松的生活态度,这种悠闲的状态也让人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最后“岂但冥鸿理,还看养木鸡”,不仅仅是追求高远的理想,更应关注生活的点滴,这种思想让整首诗的意境更加丰富,充满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夹竹开丛径,穿池灌药畦”,形成一种和谐的节奏感。同时,通过描写自然场景,展现出一种自然主义的审美,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强调生活的细腻与自然的美好。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反映了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倡导一种简单而真实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会心不在远”的意思是?
A. 心灵的契合在遥远的地方
B. 心灵的契合并不在遥远的地方
C. 心灵的契合在于人与人之间
D. 心灵的契合需要外在的繁华
“夹竹开丛径”描写了什么?
A. 竹子的生长
B. 小径的开辟
C. 诗人的悠闲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罗奕佐的这首诗更关注于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宏观描绘,二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