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孤坐斋》

时间: 2025-04-26 04:05:08

诗句

岚霭日夕蒸,帘栊气阴晦。

此中得孤坐,可以绝世累。

竹翠寒不凋,山光静相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05:08

孤坐斋

作者: 王天骥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岚霭日夕蒸,帘栊气阴晦。
此中得孤坐,可以绝世累。
竹翠寒不凋,山光静相对。

白话文翻译:

在朦胧的雾气中,日落时分,蒸腾的雾气弥漫,窗帘内外透着阴暗的气息。在这里我得以独自坐着,能够摆脱世间的烦恼。竹子青翠,寒冷中依然不凋零,山光静谧,和我相对而立。

注释:

字词注释:

  • 岚霭:山间的雾气。
  • 帘栊:窗帘和窗户。
  • 绝世累:摆脱世俗的牵累。
  • 竹翠:竹子青翠的颜色。
  • 寒不凋:虽然寒冷但竹子依然不凋零。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具体的典故,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逃避,体现了文人隐逸的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天骥,清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逸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寻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然的慰藉,通过独坐的状态表达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诗歌鉴赏:

《孤坐斋》是一首描绘自然美与内心宁静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及对独处生活的向往。前两句以“岚霭日夕蒸,帘栊气阴晦”开篇,描绘出日落时分,雾气弥漫的幽静环境,给人一种柔和而略显阴暗的感觉,这种沉静的氛围为后文的情感表达奠定了基础。接着,诗人通过“此中得孤坐,可以绝世累”表达了独自坐在此处的愉悦和宁静,仿佛在这一刻,他与世俗完全隔离,得以享受内心的平和。最后两句“竹翠寒不凋,山光静相对”则通过生动的意象,表现了自然的坚韧与宁静,从而使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自然的永恒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追求宁静的生活态度,反映了诗人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岚霭日夕蒸:描绘了傍晚时分,山间雾气蒸腾的景象,烘托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环境。
  2. 帘栊气阴晦:窗帘后的环境显得阴暗,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深思。
  3. 此中得孤坐: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独自坐着的惬意。
  4. 可以绝世累:独处使他能摆脱世俗的烦恼与束缚。
  5. 竹翠寒不凋:描绘冬天竹子依然青翠,象征着坚韧与不屈。
  6. 山光静相对:山的光景宁静,与诗人形成对照,突显出内心的平和。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竹翠寒不凋,山光静相对”,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竹和山都是自然的象征,代表了诗人向往的宁静与永恒。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宁静的追求,对自然的崇敬,以及对世俗烦恼的超脱,体现了一种清淡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岚霭:象征自然的神秘与朦胧。
  • 竹翠:象征坚韧与高洁。
  • 山光:象征静谧与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岚霭”指的是什么?
    • A. 雪
    • B. 雨
    • C. 雾气
    • D. 风
  2. 诗人通过孤坐表达了什么?
    • A. 对世俗的依恋
    • B. 对自然的厌倦
    • C. 对世俗烦恼的逃避
    • D. 对热闹生活的渴望
  3. 诗中“竹翠寒不凋”传达了什么意象?
    • A. 秋天的萧瑟
    • B. 冬天的坚韧
    • C. 春天的生机
    • D. 夏天的繁茂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杂诗》-王维

诗词对比: 比较王维的《鹿柴》与王天骥的《孤坐斋》,两首诗都展现了自然的美与诗人的内心宁静,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描绘自然景色的细腻,而王天骥则更强调独处带来的精神解脱。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冬日闲居和居士贞丈韵 望湘人 健娘 醉公子 咏萤火诗 自藤县至容县道中书所见 珠江春泛 到廉州始闻秋风用刘随州韵 率舟师出虎门捕盗 徐孺子亭 喜眷属至自广州兼怀咏轩弟高州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小姑独处 吃辣面 同岁 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黍字旁的字 勉为其难 吐属不凡 三瓦四舍 赤绂 鹄岸 筐箧中物 又字旁的字 杞人忧天 足字旁的字 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卝字旁的字 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