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漂母祠》

时间: 2025-04-26 00:30:15

诗句

为访淮阴迹,犹存漂母祠。

千秋无霸业,一饭有遗思。

草带王孙恨,蝉馀国士悲。

飘零吾自笑,寄食好依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30:15

原文展示:

为访淮阴迹,犹存漂母祠。
千秋无霸业,一饭有遗思。
草带王孙恨,蝉馀国士悲。
飘零吾自笑,寄食好依谁。

白话文翻译:

为了追寻淮阴的遗迹,这里仍保留着漂母的祠堂。
千年后没有什么霸业,但一顿饭的恩情依然令人怀念。
草丛中带着王孙的怨恨,蝉鸣中流露着国士的悲哀。
漂泊无依的我自嘲,寄食依靠的又能向谁呢?

注释:

  • 漂母:指《史记》中的漂母,她是淮阴的母亲,以善待食客闻名。
  • 霸业:指权势和成就,通常是指建立大业的帝王将相。
  • 王孙:指王室的子孙,常用来代指有志之士或高贵之人。
  • 国士:指有才德的人,通常是指能为国家效力的人。
  • 寄食:借住他人家中,依仗他人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罗奕佐,明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和对漂母精神的敬仰,表达了对过往的思考以及对当下漂流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漂母祠》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人文关怀的诗作。诗中提到的“漂母”,是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体现了对恩情与人性的赞美。诗人在描述漂母祠的同时,借用对历史的回望,抒发了自己对生活无常的感慨。诗的开头以“为访淮阴迹”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既具历史感又富有情感的场景。接下来的“千秋无霸业,一饭有遗思”则引发了对权力与成就的反思,强调了人际关系和善待他人的重要性。整体而言,诗歌在对历史的追溯中,呈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使得情感与理智交融,形成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为访淮阴迹,犹存漂母祠”:表明作者出于对历史的探寻,来到漂母的祠堂,意在追思古人。
    • “千秋无霸业,一饭有遗思”:千年之后,虽无伟大成就,但一顿饭的恩情却令人铭记。
    • “草带王孙恨,蝉馀国士悲”:草地上隐含着王孙的怨恨,蝉鸣中流露着国士的悲哀,表现出对历史人物情感的共鸣。
    • “飘零吾自笑,寄食好依谁”:自嘲在漂泊中无依无靠,反映了个人的孤独与无奈。
  2. 修辞手法

    • 使用对比手法,强调历史与现实的对照。
    • 通过意象的描绘,如“草带”、“蝉馀”,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3.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对漂母的追思,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重视,以及对个人处境的思考。整体情感基调既有怀旧的温情,也有孤独的感伤。

意象分析:

  • 漂母:象征着人性的温暖与善良。
  • 草带、蝉鸣:代表着历史的沉重与时间的流逝。
  • 寄食:表现出漂泊者对生活的依赖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漂母祠最初是为了纪念谁?

    • A. 漂母
    • B. 王孙
    • C. 国士
    • D. 作者
  2. 诗中提到的“千秋无霸业”是什么意思?

    • A. 失去权力
    • B. 历史的沉重
    • C. 个人的成就
    • D. 无法留名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比较《漂母祠》与《春望》,两者均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但《漂母祠》更侧重于人际情感的回忆,而《春望》则着眼于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明代诗人罗奕佐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南歌子 其三 绿牡丹 南歌子 咏蝶 南歌子二首 其一 南歌子(喜晴用前韵) 南歌子 南歌子 南歌子 南歌子 风雨有感 南歌子 南歌子(四之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称帝称王 罗截 无归 因人制宜 肉字旁的字 压压 王轨 川字旁的字 依违两可 犬牙相错 鳥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爱老 包含驵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疴的词语有哪些 相待如宾 包含伶的词语有哪些 鼎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