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与东丈并桨南归索余鹪鹩园诗舟次鹅湖萧然无事辄以艰韵成之政得五首言之不次冀略之耳 其三》

时间: 2025-04-26 00:11:05

诗句

君怀鸿鹄志,且托鹪鹩巢。

野槿红相映,幽篁翠欲交。

人疑张仲蔚,园近孟城坳。

自有凌云赋,无劳作解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11:05

原文展示

君怀鸿鹄志,且托鹪鹩巢。
野槿红相映,幽篁翠欲交。
人疑张仲蔚,园近孟城坳。
自有凌云赋,无劳作解嘲。

白话文翻译

你怀有像鸿鹄一样的宏伟志向,却暂时寄托在鹪鹩的巢中。
野生的槿花红艳相映,幽静的竹林绿意交织。
人们怀疑你是张仲蔚,园子靠近孟城的坳地。
你自有凌云之赋,不用担心别人的嘲讽。

注释

  • 鸿鹄:指大雁,寓意志向远大。
  • 鹪鹩:一种小鸟,象征地位卑微或寄居生活。
  • 野槿:一种野生的槿花,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色。
  • 幽篁:指幽静的竹林,形容环境的清幽。
  • 张仲蔚:张仲蔚,字仲蔚,是唐代著名诗人,诗才出众。
  • 孟城:传说中孟尝君的故乡,象征着士人风范。
  • 凌云赋:指高远的诗作或才情,表现出诗人的自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奕佐,明代诗人,作品多以写景抒怀为主,擅长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其诗词多展现出个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南归途中,时值萧然无事,心境恬淡。借助自然景物,表达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状况的反思。

诗歌鉴赏

全诗通过对比高远的鸿鹄志与卑微的鹪鹩巢,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开篇以鸿鹄志来比喻自己的志向,诗人希望追求更高远的目标,却因现实的局限而寄托于小鸟的巢穴,暗示了个人理想与现实环境的差距。接下来,野槿与幽篁的描写,展现出自然的美丽与和谐,传达出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最后,诗人提到张仲蔚与孟城,暗示自己在文人圈中的地位与自信,表明尽管外界可能存在误解,但自身的才华与理想是不容忽视的。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融入个人情感,展现了深厚的诗意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君怀鸿鹄志:开篇点明诗人志向,暗示理想的高远。
  2. 且托鹪鹩巢:现实的无奈与卑微,形成鲜明对比。
  3. 野槿红相映:自然美景的描绘,象征生命的活力。
  4. 幽篁翠欲交:幽静的环境,传达出内心的宁静。
  5. 人疑张仲蔚:提及名士,表达对自身的思考。
  6. 园近孟城坳:地理位置的描述,暗示社会身份。
  7. 自有凌云赋:自信的表现,强调内在的才华。
  8. 无劳作解嘲:对外界评价的淡然,表现出一种豁达。

修辞手法

  • 对比:鸿鹄与鹪鹩的对比,强化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意象:野槿、幽篁等自然意象,营造出诗歌的情景。
  • 典故:张仲蔚、孟城等典故的引用,增添文化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的坚定追求和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在纷扰世事中保持自我、追求内心宁静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鸿鹄:象征高远的志向。
  • 鹪鹩:象征身处卑微境地的无奈。
  • 野槿:自然中的活力与生机。
  • 幽篁: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鸿鹄”象征什么? A. 低微的生活
    B. 高远的志向
    C. 美丽的自然
    答案:B

  2. “野槿红相映”中,野槿的颜色象征什么? A. 忧伤
    B. 活力
    C. 平淡
    答案:B

  3. 诗人提到的“张仲蔚”是指: A. 画家
    B. 诗人
    C. 政客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同样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 《静夜思》(李白):通过自然景象表现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庐山谣》(李白)与本诗都描绘自然景观,但李白更侧重于豪情壮志,而罗奕佐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省。

参考资料

  • 《明诗选》:提供关于明代诗人的背景资料。
  • 《古典诗词鉴赏》:关于古典诗词的解析与鉴赏方法。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蔓菁花诗 麻子山二首 麻子山二首 庐陵曾氏临江作亭以舍过客因同舍来求诗 龙洞二首 龙洞二首 六月初七日雨小止游蒲溪临独木桥而还 六月初八日过龙洞纳凉树阴下酌泉待月而行 刘忠显挽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点厾 患得患失 鬥字旁的字 包含怜的成语 昭发 鱼贯雁比 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垂世不朽 足字旁的字 皮字旁的字 越瘠秦视 尤违 毛字旁的字 鞭结尾的成语 田字旁的字 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年深日久 即目 中原板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