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8:59: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8:59:36
昔年在俗,常用心机。
挑生剜死为谁。
欢喜冤家,惹得一向遇痴。
恰如飞蛾投火,身焦烂犹自迷迷。
争些个,被儿孙妻妾,送了头皮。
因遇风仙开悟,回光照,怨亲不可相随。
尽是狼虫虎豹,蛇蝎狐狸。
把似养他毒物。
又何如物外修持。
功行满,跨云归,侍奉吾师。
曾经在世俗中,我常常使心机。
为了什么,挑剔生死?
欢喜的冤家,导致我总是遇到痴迷。
就像飞蛾扑火,身心焦烂却依然迷惑。
争些什么,被儿孙妻妾,送了头皮。
因遇到风仙的开悟,光辉照耀,怨恨的亲人不可相随。
全是狼虫虎豹,蛇蝎狐狸。
养着这些毒物又有什么用?
不如在物外修行。
功德圆满,跨云而归,侍奉我的师父。
作者介绍:马钰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和道士,生于1256年,卒于1322年。他的诗歌多以道教为主题,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马钰对世俗生活的反思时期,体现出他对人世纷争的厌倦与对道教修行的向往。
《满庭芳 自咏》通过自我反思,描绘了作者在世俗生活中所经历的痛苦与困惑。开头部分提到“昔年在俗”,让人联想到一种对过去生活的追忆和对现状的失落。诗人以“挑生剜死”为开篇,形象地表达了他对人际关系中尔虞我诈的失望。这种失望又通过“欢喜冤家”这一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显示出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
随后,诗人用“飞蛾投火”的比喻,形象地描述了自己内心的矛盾与迷惑,尽管明知会受伤,却依然无法自拔。这种矛盾感在后面的“争些个,被儿孙妻妾送了头皮”中得到进一步体现,表现出在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下,个人的无奈与挣扎。
最后,诗人通过“因遇风仙开悟”而获得的领悟,表达了对世俗的彻底放弃与追求道教修行的决心,显示出一种精神上的升华与追求。整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总结,更是一种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对精神修行的追求。诗人通过对生命的思考,表明了对心灵自由的渴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欢喜冤家”,这反映了怎样的人际关系?
A. 亲密的朋友
B. 情感复杂且有冲突的人
C. 完全的陌生人
答案:B
诗人通过“飞蛾投火”来形容什么?
A. 勇敢
B. 迷失与无知
C. 追求自由
答案:B
诗中提到的“风仙”代表了什么?
A. 朋友
B. 知识与启示
C. 家人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满庭芳 自咏》的深入分析,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与哲理,从而提升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