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2:39: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2:39:28
满庭芳 赠权知微
作者: 马钰 〔元代〕
因何绝利,为甚忘名。曾观五岳真形。
玉性如珠似印,灿烂光明。
从斯假躯识破,便灰心更不劳生。
寻出路,恐灵光一点,落在迷坑。
割断攀援爱念,搜玄妙,无中捉个为凭。
静静清清湛湛,杳默昏冥。
功成七还九转,挂仙裳鹤羽轻轻。
朝元去,指瑶台阆苑云行。
这首诗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厌弃以及对道教修行的向往。诗人问自己为何要放弃利益,为什么要忘记名字。他曾经见过五岳的真实形态,象征着他对自然和真理的追求。诗中提到的“玉性”比喻人的本性光明如珠,闪耀着光辉。诗人意识到,通过修行,他的身体和灵魂都能得到升华,但若不努力,就会沉沦于世俗的烦恼中。他渴望寻找出路,但又害怕误入歧途。为了达到更高的境界,他愿意断绝对世俗事物的依恋,追求更深的玄妙。最后,诗人描绘了成功后羽化升仙的场景,指向瑶台阆苑,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马钰,元代著名道士和诗人,精通道教文化,主张修身养性,追求精神自由。他的作品多以道教思想为主,表现出对人生哲理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是马钰在赠予友人权知微时所作,表达了对修道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反映了元代社会对道教思想的推崇与个人修行的渴望。
这首《满庭芳》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内心对名利的迷茫与超脱。开篇即以反问的形式引入,表达出对名利的质疑和对自我价值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五岳的真形,象征着一种超然的境界,显示出诗人对自然与真实的追求。
“玉性如珠似印,灿烂光明”这一句,使用了比喻手法,将人内心的本性比作珍贵的珠宝,强调了内心光明的重要性。后面的“便灰心更不劳生”,则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表达出对修道的向往。
如何寻找出路,诗人又表现出对迷失的恐惧,反映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他希望通过割断对世俗的依恋,达到一种“无中捉个为凭”的境界,显示出他对玄妙的探索。
最后,诗人描绘了成功后的轻盈与自由,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憧憬。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展现了道教文化的深邃与哲理,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整首诗围绕对名利的抛弃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展开,反映了道教思想中的灵性追求与内心的宁静。诗人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出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识。
诗中“绝利”为何意?
a) 追求利益
b) 放弃利益
c) 增加名声
d) 享受生活
“功成七还九转”所指的是什么?
a) 修道的过程
b) 生活的艰辛
c) 事业的成就
d) 学习的知识
可以将《满庭芳》与李白的《庐山谣》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理想的追求,但李白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绘,而马钰则更强调内心的修行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