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和傅山父小园十咏》

时间: 2025-04-28 02:09:11

诗句

剩种秫秔供靖节,要餐杞菊学天随。

不知底事池塘梦,犹到边城月暗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09:11

和傅山父小园十咏

原文展示:

剩种秫秔供靖节,要餐杞菊学天随。不知底事池塘梦,犹到边城月暗时。


白话文翻译:

诗人留下剩余的秫秔(即稻谷)供奉靖节(即节日),想要采摘杞菊来效仿天上的云彩。不知道池塘里的梦究竟是什么,到了边城的时候,月光依旧是那么昏暗。


注释:

  • 秫秔:一种禾本科植物,通常用来指代稻谷。
  • 靖节:指的是一种节日或祭祀的活动。
  • 杞菊:杞是杞树,菊是菊花,均为传统的植物,常用作诗歌中的意象。
  • 池塘梦:指梦境与池塘的结合,似乎在暗示着一种虚幻的状态。
  • 边城:指偏远的地方,可能暗示着孤独和思乡的情绪。

典故解析:

  • 杞菊: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代表着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 池塘梦:可能影响自《庄子》中的梦境哲学,探讨现实与梦境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宋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作品多涉及田园生活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李曾伯与朋友在小园中游玩时,受到自然景色和节日氛围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哲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开头的“剩种秫秔供靖节”,表现出一种对传统节日的敬重与传承,暗示诗人在简朴的生活中仍然保持着对节日的期待和对自然的崇敬。接着,诗人提到“要餐杞菊”,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欣赏,同时也象征着一种追求,像天上的云彩那样自由自在。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梦境的思索,“不知底事池塘梦”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梦境虚幻的感叹,最后“犹到边城月暗时”则增添了一丝孤独与迷茫的情绪,暗示着追寻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细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与哲理思考,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审美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剩种秫秔供靖节:表达了对节日的重视与对传统的继承。
    2. 要餐杞菊学天随: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自由的心态。
    3. 不知底事池塘梦:引发对人生和梦境的思考,体现出哲理的深度。
    4. 犹到边城月暗时:表达了孤独与迷茫的情感,丰富了诗的情感层次。
  •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杞菊”象征自然的美好与追求。
    • 对仗:前后句构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传统与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意象分析:

  • 秫秔:象征着丰收与传统。
  • 杞菊:代表自然之美与生活的追求。
  • 池塘:隐喻梦境与人生的虚幻。
  • 边城:象征孤独与思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秫秔”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稻谷
    • C. 一种树木
    • D. 一种草药
  2. 诗人想要“餐杞菊”的意图是什么?

    • A. 想要效仿自然
    • B. 想要做菜
    • C. 想要旅行
    • D. 想要学习
  3. “边城月暗时”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快
    • B. 孤独与迷茫
    • C. 兴奋
    • D. 安宁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李曾伯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对自然的不同理解与表达方式。李曾伯的诗更多地带有哲思,而王维则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作品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曾伯诗歌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下蜀驿 樗庵采荔二绝 题赵上舍崇{左月右盈}诗卷 淮捷一首 浪淘沙(素馨) 陪新进士公宴用太守韵 挽惠安林丞 寝室二绝 喜雨口号九首呈潘侯 有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戒备森严 三撇旁的字 鹊炉 田字旁的字 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麥字旁的字 斗字旁的字 虬屈 印度支那 山珍海错 曾经沧海 北斗之尊 蛇结尾的成语 清茶淡饭 克字旁的字 包含橐的词语有哪些 不了不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