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4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7:37
每恨从来欠机会,却怜今代少英雄。
我常常为没有机会而感到遗憾,却又对现在这个时代缺少英雄感到怜惜。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机会”与“英雄”的概念在古今诗词中常被提及,代表了时代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发展。文人常借此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及对现实局势的失望。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仲明,号心斋,宋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历史的反思。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作者对当时英雄人物的缺乏表示遗憾,同时也反思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无奈与渺小。
这首诗简短而深刻,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开头“每恨从来欠机会”道出了人们在面对机遇时的无奈与失落,表达了对人生中未能把握机会的懊悔。接下来的“却怜今代少英雄”则转向对当代的感慨,表明在这个时代中,英雄人物的缺失让人感到悲哀。诗中通过对比古今,反映出作者对历史的敬畏与对现实的失望。整首诗字句简练,却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与对现代社会的深切关注,反映出诗人对机会的渴望和对英雄缺失的哀叹。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每恨”意指什么?
A. 感到快乐
B. 感到遗憾
C. 感到无奈
D. 感到悲伤
“今代少英雄”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自豪
B. 失落
C. 愤怒
D. 喜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曾伯的这首诗相比,杜甫在《春望》中同样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对历史的思考。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但李曾伯更侧重于个人的失落感,而杜甫则更加关心国家的命运。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