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过樊城用刘清叔韵》

时间: 2025-07-30 00:56:21

诗句

古垒连边色,烟芜带夕阳。

千年周翰祀,一瓣楚人香。

楼堞新宏壮,丘墟几废荒。

客怀明哲戒,飞梦绕吴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0:56:21

原文展示:

古垒连边色,烟芜带夕阳。
千年周翰祀,一瓣楚人香。
楼堞新宏壮,丘墟几废荒。
客怀明哲戒,飞梦绕吴乡。

白话文翻译:

古老的城垣与边境的景色交融在一起,烟雾和野草映衬着夕阳的余晖。
千年来,周朝的祀典依然存在,留给人们一缕楚地的香气。
新修的城楼高大壮观,荒丘与废墟几乎无法辨认。
身为旅客的我,心中铭记着明哲的教诲,梦中时时回绕着吴地的乡愁。

注释:

  • 古垒:指古代的城墙或堡垒,象征着历史的沧桑。
  • 烟芜:烟雾和野草,描绘出一种朦胧而自然的景象。
  • 周翰祀:指周朝的祭祀活动,代表着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
  • 楚人香:指楚地的香料,隐喻着地方文化的独特性。
  • 楼堞:指城楼和城墙,象征着繁荣与壮丽。
  • 丘墟:指荒丘与废墟,展现了历史的变迁和遗迹的消逝。
  • 明哲:指明智、聪慧的道理,这里暗示对人生的思考与警惕。
  • 吴乡:指吴地,即今江苏一带,代表着作者的故乡情结。

典故解析:

“周翰祀”出自周朝祭祀制度,体现了古代对祖先和文化的尊重。“楚人香”可追溯至楚国的文化和地理特色,显示出地域文化的影响。“明哲”作为成语,源于对智慧的追求,启示人们在生活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仁卿,号梅溪,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隽永,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曾伯游历樊城时,借景抒情,表达他对历史、文化的思考,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樊城作为历史遗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给作者以深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过樊城用刘清叔韵》是一首通过描绘古城景象表达个人情感的诗。诗的开头“古垒连边色,烟芜带夕阳”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樊城的宁静与历史感。古垒的苍凉和烟雾笼罩的夕阳,使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厚重。接着,诗人提到了“千年周翰祀”,强调了文化传统的重要性,暗示着历史的延续和对先辈的怀念。通过“楼堞新宏壮”,诗人描绘了新修的壮丽城楼,而“丘墟几废荒”则对比出历史的沧桑,展现了人事的无常与遗迹的变迁。

在最后两句中,“客怀明哲戒”表达了诗人对智慧和事理的感悟,表现出身为外客的他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家乡的思念,尤其是“飞梦绕吴乡”,深刻地传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与对往昔的怀念。这首诗通过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故乡与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古垒连边色:古老的城垣与边疆的景色相连,展现出历史的厚重。
  2. 烟芜带夕阳:烟雾和野草映衬着夕阳,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
  3. 千年周翰祀:揭示了历史的连续性与文化的传承。
  4. 一瓣楚人香:楚地的香气,象征着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5. 楼堞新宏壮:新修的城楼高大,表现出繁荣的景象。
  6. 丘墟几废荒:荒丘和废墟的对比,体现了历史的变迁。
  7. 客怀明哲戒:身为旅者,心中铭记对智慧的追求。
  8. 飞梦绕吴乡:梦中回绕着故乡的情感,表达了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千年周翰祀,一瓣楚人香”,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飞梦”来表达思乡之情,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 映衬:夕阳与古垒的描写,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画面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樊城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对文化的尊重以及对故乡的深切眷恋,展现了浓厚的乡愁情感和对智慧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与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 古垒:象征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积淀。
  • 夕阳: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楚人香:体现地域文化的独特与人文气息。
  • 楼堞:象征繁荣与壮丽的时代。
  • 丘墟:反映历史的变迁与人事的无常。
  • 明哲:象征智慧与理性的追求。
  • 吴乡:表现出深切的乡愁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古垒”主要指什么? A. 新修的城楼
    B. 古老的城墙
    C. 乡间的田野
    D. 夕阳的余晖

  2. “飞梦绕吴乡”表达了诗人的哪种情感? A. 对历史的沉思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文化的尊重
    D. 对旅途的感慨

  3. 诗中描绘的“烟芜带夕阳”象征着什么? A. 繁华的景象
    B. 生命的短暂
    C. 乡村的宁静
    D. 历史的厚重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与李曾伯的作品相似,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故乡的怀念,但杜甫的笔触更为沉痛,反映了社会动荡中的个人感受。李曾伯则更倾向于通过宁静的自然景象传达内心的情感,展示了不同的风格与主题。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曾伯研究》

通过这样的结构,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过樊城用刘清叔韵》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及其深刻的情感内涵。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韩侍郎 寒食日归吴兴寄鲁山 归自江阴寄蒋知郡汪签判 官满趋朝留滞吴门即事书怀十首 官满趋朝留滞吴门即事书怀十首 官满趋朝留滞吴门即事书怀十首 官满趋朝留滞吴门即事书怀十首 官满趋朝留滞吴门即事书怀十首 官满趋朝留滞吴门即事书怀十首 官满趋朝留滞吴门即事书怀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修身慎行 薏苡明珠 糹字旁的字 建之底的字 蛾眉螓首 赤气 拜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上下交征 包含盎的词语有哪些 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谦虚敬慎 面字旁的字 贝字旁的字 丝发之功 南能北秀 纹理 油盐酱醋 气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