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和张舍人中书宿直》

时间: 2025-05-07 01:21:32

诗句

汉主留才子,春城直紫微。

对花阊阖静,过竹吏人稀。

裁诏催添烛,将朝欲更衣。

玉堂宜岁久,且莫厌彤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1:21:32

原文展示:

汉主留才子,春城直紫微。
对花阊阖静,过竹吏人稀。
裁诏催添烛,将朝欲更衣。
玉堂宜岁久,且莫厌彤闱。

白话文翻译:

汉朝的皇帝留住了才子,春天的城市直映紫微星。
在花前,阊阖(宫门)显得宁静,经过竹林的地方人迹稀少。
正在裁制诏书催促点燃蜡烛,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朝会。
玉堂(皇宫)适宜长久居住,且不要厌倦这红色的宫闱。

注释:

  • 才子:才华出众的人,通常指文人。
  • 阊阖:古代宫殿的门,象征着皇宫的严肃与宁静。
  • 裁诏:指撰写或修订帝王的诏书。
  • 彤闱:指宫廷,特别是皇帝的居所,红色象征着吉祥和权力。
  • 紫微:指紫微星,古代认为是天子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嘉祐,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其诗风多以清新雅致、描写细腻著称,常常表现对生活的感悟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国家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作为当时文人的代表,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春夜宫廷生活,反映了对才华和权力的认可与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春夜,诗人在宫中宿直,感受到的既有对权力与才华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展现了汉朝皇帝对才子们的重视,春城的景象与皇帝的威严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一种和谐的氛围。中间的描写则通过对花与竹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人事的稀少,暗示了在权力中心之外的孤独感。最后两句则提出了对未来的期望,希望在皇宫的岁月中,能够长久地享受这份宁静与安逸,而不厌倦于权力的束缚。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汉主留才子:表达了皇帝重视人才的态度。
  2. 春城直紫微:春天的城市映衬着皇权,寓意着繁荣与希望。
  3. 对花阊阖静:描绘了宫廷的宁静。
  4. 过竹吏人稀:人迹罕至,突显了孤独感。
  5. 裁诏催添烛:忙于皇命,体现了权力的责任与压力。
  6. 将朝欲更衣:即将迎接朝会,时间紧迫。
  7. 玉堂宜岁久:希望在皇宫中长久生活,体现了对权力地位的向往。
  8. 且莫厌彤闱:对权力与生活的感悟,呼唤着对生活的珍惜。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春城直紫微”与“对花阊阖静”,形成音韵上的和谐。
  • 意象:春城、紫微、阊阖等意象,营造出宁静而又优雅的氛围。
  • 比喻:将紫微星与皇帝相联系,暗示权威与崇高。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皇权、才华与生活的深刻思考,既有对权力的渴望,也有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城:象征着复苏与希望。
  • 紫微:权力的象征,代表着皇帝的威仪。
  • :象征着清雅与孤傲。
  • 玉堂:皇宫的象征,代表着权力与地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汉主留才子”中的“才子”指的是谁? A. 文人
    B. 武士
    C. 商人
    D. 农民

  2. “阊阖”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山川
    B. 宫殿的门
    C. 花园
    D. 河流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春天的赞美
    B. 对权力与宁静生活的思考
    C. 对自然的描绘
    D.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夜泊牛津》: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更多表现出游子的孤独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离别的情绪,展现了对人事无常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古诗文网》

相关查询

五言 其八 五言 其三 五言 其二 西江月·著意黄庭岁久 渔父词一十八首·延寿 西江月·一日清欢何往 西江月·葆炼中分相火 沁园春·琳馆清标 步蟾宫·坎离乾兑分子午 失调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有勇知方 泪结尾的成语 谄上傲下 爻字旁的字 定影 进呈 冬底 单人旁的字 齒字旁的字 龙字旁的字 一饥两饱 包含笼的成语 深沟坚壁 舍车保帅 生字旁的字 大不韪 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凤狂龙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