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01: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01:35
积雨今晨也解休,殷懃日脚傍花流。
半明衣桁烘梅润,全为农家放麦秋。
更着好风随清句,不知何地频闲愁。
新晴佳处无人会,隔柳一声黄栗留。
今晨的积雨终于停了,阳光温柔地洒在花旁。
半明亮的衣服在阳光下烘干,浸润了梅花,
这一切都是为了农家放麦的秋季。
更有一阵好风随清新的句子而来,不知为何我常常感到忧愁。
新晴的美好地方却没有人来相聚,
只有隔着柳树传来一声黄栗的落音。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自然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民生,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雨后初晴的时节,诗人通过描写天气变化,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对农家生活的关注以及内心的感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细腻而生动的自然图景,展现了杨万里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思索。开头两句通过描绘雨后的晴朗场景,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清新与生命的蓬勃。雨水的积累与阳光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对天地变化的敏感与细腻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将目光转向农家,表现了对农村生活的关心。梅花的润泽与农家秋麦的丰收相结合,构建了一种和谐美好的田园景象。诗人通过自然现象与农事活动的结合,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
而在后两句中,诗人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尽管新晴的天气令人愉悦,但却没有人可以共享这份美好,反而增添了几分孤独感。此时的诗人,似乎在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展现出一种哲学的思考。
整首诗在节奏和韵律上都十分和谐,映衬出诗人的情感流动与自然景物的交融。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不仅捕捉了自然之美,也表达了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的流露。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殷懃日脚”比喻阳光的温暖)、拟人(如“新晴佳处无人会”)、对仗(上下句对称修辞)等手法,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农业生活,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展现了生活的美好和孤独的对比。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黄栗”是指什么?
诗中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