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4: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4:01
腊月江上暖,南桥新柳枝。
春风触处到,忆得故园时。
终日不如意,出门何所之。
从人觅颜色,自笑弱男儿。
腊月的江上温暖如春,南桥边的新柳枝迎风摇曳。
春风到处轻拂,令我想起故乡的时光。
整日心情不如意,出门后又能去哪里呢?
只好向别人寻求欢颜,自己却嘲笑自己是个软弱的男人。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岑参,字子美,号青门,唐代著名诗人,生于边地,曾任职于边防军。其诗风豪放,尤以边塞诗著称。岑参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北国风光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慨,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
《江上春叹》创作于岑参的边防生涯,腊月的春意与故乡的思念交织在一起,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感,反映了对生活的不满与对故乡的怀念。
《江上春叹》是一首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不如意的感慨。开篇“腊月江上暖,南桥新柳枝”描绘了冬末春初的江边景象,温暖的气息与新柳的生机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希望。然而,接下来的“春风触处到,忆得故园时”却转向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春风虽至,却无法拂去心中的孤独与愁苦。
诗的后半部分显露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终日不如意,出门何所之”,诗人反映了生活中的不如意,出门在外却无处可去,显得十分失落。最后一句“从人觅颜色,自笑弱男儿”更是自嘲,表达了对自己脆弱心态的无奈和苦涩。整首诗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巧妙结合,表现了“春”与“愁”的对比,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不满,极具感染力。
整首诗探讨了思乡、孤独与生活的不如意,表现出诗人在面对外部春光时,内心却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无奈,反映了人生命途中的脆弱与无力感。
这些意象在整体上构成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江上春叹》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南桥”旁有什么植物?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岑参的《江上春叹》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思考,但岑参更关注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而王之涣则更多展现壮丽的自然景观与豪情。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体现了不同诗人的个性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