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07:0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07:00:35
杖藜缘堑复穿桥,谁与高秋共寂寥。
伫立东冈一搔首,冷云衰草暮迢迢。
我拄着拐杖沿着沟渠走,经过了桥,谁能在这个高秋的季节与我共同感受这份孤寂?
我在东边的山冈上停住脚步,轻轻地搔着头,冷冷的云和枯黄的野草在暮色中显得遥远无比。
本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晚号穷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在文学上以诗、文、词均有成就,尤其以古诗和散文闻名。他主张“诗言志”,提倡诗歌应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志向。
《寄蔡天启》创作于王安石政治生涯的某个阶段,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也反映了他与友人蔡天启的深厚情谊。高秋时节,天高云淡,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诗人将这种情感通过景物描绘传达出来。
《寄蔡天启》是一首富有哲理性的诗作,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开头两句“杖藜缘堑复穿桥,谁与高秋共寂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孤独感。他拄着拐杖,沿着沟渠走,经过桥梁,显得孤身一人。高秋的时节,周围的景色愈发寂静,诗人不禁发问:在这无边的秋色中,谁能与我分享这份孤独呢?
后两句“伫立东冈一搔首,冷云衰草暮迢迢”继续深化了这种孤独感。诗人停立在东冈上,思绪万千,轻轻搔首,似乎在思考人生的种种。冷冷的云层和衰败的草木,映衬出他内心的苍凉与失落。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既有对自然的感慨,也有对人情的思索。
通过细腻的描写,王安石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感受到那份高秋的寂寥与孤独。
全诗围绕孤独与思念展开,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传达了高秋时节的清冷与孤寂。
诗中提到的“杖藜”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拐杖
C. 一种乐器
答案:B
“谁与高秋共寂寥”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愤怒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冷云”和“衰草”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凄凉
C. 夏天的热烈
答案:B
王安石的《寄蔡天启》和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受。王安石通过自然景物表现内心的孤寂,而李白则通过对月的描绘引发思乡之情。两者虽手法不同,但都在传达一种深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