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21:10: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21:10:49
作者: 江瑛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梨云半亩,一榻茶烟,草色低迷庭户。
隔墙杨柳,迎春绿倦把花风细数。
流莺谩语,怕转眼天涯日暮。
问韶华如此匆匆,怎不载愁去。
回首旧游何处。
裁红缕碧,断肠难。
年来踪迹,凭谁说付与子规低诉。
东风又紧。
尘影暗花落无主。
更小雨滴碎空阶,助我别情苦。
半亩梨树下,烟雾缭绕的茶桌边,院子里的草色显得迷蒙。
隔着墙的杨柳,春天的绿意已经显得疲倦,我细细数着花瓣随风飘落。
流莺在枝头喧闹,担心一转眼就要天涯海角,夕阳西下。
问那韶华为何如此匆忙,难道不带走我的愁苦?
回首往昔的游玩之地,又在何处呢?
裁制红缕和碧布,心中断肠难忍。
这些年来的踪迹,谁来告诉我,是否已向杜鹃低诉?
东风又急促地吹来,尘埃已落,花瓣无主。
更有细雨滴落在空阶上,增添了我离别的苦涩。
作者介绍:
江瑛,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他的诗歌风格典雅,常常表现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解语花》是在江瑛感受到春日的温暖和青春的短暂后写成的,诗中流露出对美好过往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惆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潮与人们的情感状态。
《解语花》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回忆的眷恋。开头部分以“梨云半亩,一榻茶烟”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接着通过“隔墙杨柳,迎春绿倦”描绘出春天的生机与疲惫,象征着青春的短暂。流莺的“谩语”则反映了作者对未来的恐惧和不安。
全诗在情感上不断递进,诗人不仅在问韶华匆匆,更在追忆往昔的游乐之地,表现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最后以“更小雨滴碎空阶”收尾,将离愁别绪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细致的雨滴象征着心中的苦闷与离别的无奈,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梨云”比喻梨花的美丽,“流莺谩语”赋予了鸟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回忆的追念,流露出浓厚的离愁别绪,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解语花》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子规”指的是什么?
诗中的“梨云”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