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4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42:31
曲沼融融泮尽澌,暖烟笼瓦碧参差。
人情共恨春犹浅,不问寒梅有几枝。
在温暖的春光里,曲折的小湖面融化了冰雪,轻烟笼罩着青瓦屋顶,显得斑驳错落。人们都感慨春天来得太晚,却不去关心寒梅还剩几枝。
这首诗反映了春天的迟到与人们的期待,寒梅象征着在严寒中傲然绽放的坚韧,与春天的温暖形成对比,暗示人们对春天的渴望和对寒冷的无奈。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倡导“变法”,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深远影响。其诗词风格多样,情感真挚,常以深刻的社会观察为基础。
此诗作于春季,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迟来的感慨,同时借用寒梅的意象,讽刺了人们对温暖的渴望与自然的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期盼与失望。
王安石的《即席》是一首描绘春天迟来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期待与失落。开篇的“小湖融化”展现了春的初现,和谐而温暖的画面中带着一丝淡淡的忧愁。随着暖烟缭绕的青瓦屋顶,诗人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好,还隐含了对春天短暂而脆弱的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人情的渴望与失落,诗人以“人情共恨”描述了人们对春天的期待与现实的落差。春天的到来似乎仍然显得“犹浅”,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更是对生活状态的深刻反思。最后一句“不问寒梅有几枝”,则是诗人对梅花的冷漠,冷静地看待生命中的坚韧与坚守,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将春的温暖与寒梅的坚韧相对照,揭示出生命中常常存在的希望与失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春天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表现了人在面对自然变化时的复杂情感,既有期待的美好,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寒梅”象征什么?
“人情共恨春犹浅”中“共恨”的意思是:
王安石的《即席》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失落,但王安石更注重自然景象与人情的结合,而杜甫则强调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