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9:1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9:10:50
送文光师游天台
作者: 林逋 〔宋代〕
天姥山深摇锡杖,
野芳春翠共葳蕤。
松门过水无重数,
石壁看霞到尽时。
闲避鸟啼应作观,
忽闻人迹自留诗。
秦中河朔尝游览,
莫恨此方行脚迟。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送别文光师去天台山的场景。诗中提到天姥山的深邃,摇动着锡杖,春天的野花与青翠的草木共生,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图景。松门旁的溪水流动不息,石壁上的霞光在夕阳下显得尤为迷人。诗人心境悠然,聆听鸟鸣,仿佛在欣赏自然的美景,偶然间听到人们留下的诗句。最后,作者提到自己也曾在秦中和河朔游览过,不必为此地的行程缓慢而感到遗憾。
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复,号清隐,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他的作品常带有淡泊明志的情怀,富有哲理性和抒情性。
《送文光师游天台》创作于林逋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天台山是道教圣地,象征着超脱和向往。
这首诗展现了林逋深刻的自然感悟和对友人出行的祝福。全诗从景入情,以自然之美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开头描绘天姥山的深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友人旅途的祝福。接着,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生动地刻画出松门流水与石壁霞光的美景,仿佛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宁静与和谐。
诗中“闲避鸟啼应作观”一句,表现了作者的闲适心态,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此时的鸟鸣似乎成了自然的乐章,恰到好处。最后,作者提到自己也曾游览过秦中河朔,带有一丝自省与感慨,强调无论行脚如何缓慢,重要的是心灵的满足与自然的亲近。整首诗在形式上流畅自然,意境深远,体现了林逋对友人、自然与人生的深邃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自然美的热爱,反映了诗人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强调了享受旅途与自然的重要性。
诗词测试:
选择题:林逋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天姥山”象征着__。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对/错)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