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0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8:45
原文展示:
鹧鸪天 李元膺 〔宋代〕 寂寞秋千两绣旗。日长花影转阶迟。燕惊午梦周遮语,蝶困春游落拓飞。思往事,入颦眉。柳梢阴重又当时。薄情风絮难拘束,飞过东墙不肯归。
白话文翻译:
寂寞的秋千上挂着两面绣旗。白天漫长,花影缓缓移动在台阶上。燕子惊扰了午后的梦境,发出周遮的叫声,蝴蝶在春游中疲惫地飞翔。思念往事,眉头紧锁。柳树梢头的阴影再次变得浓重,仿佛回到了当时。轻薄的风和飘絮难以拘束,飞过东墙却不愿意归来。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元膺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细腻的意象表达情感。这首《鹧鸪天》描绘了一种孤独、怀旧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往事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感到孤独或怀旧时所作,通过对秋千、花影、燕子、蝴蝶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寂寞怀旧的画面。诗中,“寂寞秋千两绣旗”一句,即刻营造出一种孤独冷清的氛围,秋千上的绣旗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往日的繁华与现今的落寞。“日长花影转阶迟”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感,花影缓缓移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迟”字则暗示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燕惊午梦周遮语,蝶困春游落拓飞”两句,通过对燕子和蝴蝶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疲惫。燕子的叫声惊扰了午梦,蝴蝶的飞翔显得疲惫而自由,这些细节都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思往事,入颦眉”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思念,眉头的紧锁透露出深深的忧愁。“柳梢阴重又当时”则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最后两句“薄情风絮难拘束,飞过东墙不肯归”,以风絮的自由飞翔象征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成功地传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思念、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自由的向往。诗中的孤独、怀旧和无奈情感贯穿始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世界。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寂寞秋千两绣旗”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 A. 热闹喜庆 B. 孤独冷清 C. 平静安宁 D. 欢乐愉快 答案:B
“日长花影转阶迟”中的“迟”字暗示了什么? A. 时间的快速流逝 B. 时间的缓慢流逝 C. 时间的停滞不前 D. 时间的重复循环 答案:B
“燕惊午梦周遮语”中的“周遮语”指的是什么? A. 燕子的叫声 B. 蝴蝶的飞翔 C. 花影的移动 D. 风絮的飘扬 答案:A
“薄情风絮难拘束”中的“薄情”指的是什么? A. 风和飘絮的轻浮无情 B. 燕子的叫声 C. 蝴蝶的飞翔 D. 花影的移动 答案:A
“飞过东墙不肯归”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自由的向往 B. 对现实的满足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