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3:15:04
原文展示:
方平道中 其二
段克己 〔金朝〕
病怯春衫薄,衰怜葛屦轻。
平芜迷旧迹,幽鸟变新声。
兴与云俱远,心同水共清。
胶胶还扰扰,回首笑浮生。
白话文翻译:
我因病而害怕春衫的单薄,因衰老而怜惜葛鞋的轻盈。
平坦的草地迷失了旧日的足迹,幽静的鸟儿唱出了新的歌声。
我的兴致随着云朵飘远,我的心境如同清水一般清澈。
世事纷扰,我回首一笑,看淡了这浮生。
注释:
- 病怯春衫薄:因病而感到春衫单薄,怯,害怕。
- 衰怜葛屦轻:因衰老而怜惜葛鞋的轻盈,葛屦,用葛草编制的鞋。
- 平芜:平坦的草地。
- 幽鸟:幽静的鸟儿。
- 兴与云俱远:兴致随着云朵飘远。
- 心同水共清:心境如同清水一般清澈。
- 胶胶还扰扰:形容世事纷扰。
- 回首笑浮生:回首一笑,看淡了这浮生。
诗词背景:
段克己是金朝时期的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这首诗《方平道中 其二》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世事纷扰的超然态度和对个人境遇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超然态度和对个人境遇的感慨。诗中,“病怯春衫薄,衰怜葛屦轻”直接抒发了诗人因病和衰老而产生的感慨,而“平芜迷旧迹,幽鸟变新声”则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更迭。后两句“兴与云俱远,心同水共清”和“胶胶还扰扰,回首笑浮生”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纷扰的超然态度和对个人境遇的淡然接受。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 首联“病怯春衫薄,衰怜葛屦轻”直接抒发了诗人因病和衰老而产生的感慨,通过“怯”和“怜”两个动词,表达了诗人对自身状况的无奈和感慨。
- 颔联“平芜迷旧迹,幽鸟变新声”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更迭,旧迹的迷失和新声的出现,象征着世事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
- 颈联“兴与云俱远,心同水共清”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超然态度,兴致随着云朵飘远,心境如同清水一般清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 尾联“胶胶还扰扰,回首笑浮生”总结了全诗的主题,世事纷扰,诗人回首一笑,看淡了这浮生,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超然态度和对个人境遇的淡然接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兴与云俱远”比喻诗人的兴致如同云朵一样飘远,“心同水共清”比喻诗人的心境如同清水一样清澈。
- 拟人:“幽鸟变新声”将幽鸟赋予了变化的能力,通过拟人手法,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病怯春衫薄,衰怜葛屦轻”,“兴与云俱远,心同水共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世事的超然态度和对个人境遇的感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事更迭的感慨,以及对世事纷扰的超然态度和对个人境遇的淡然接受。
意象分析:
- 春衫薄:象征着诗人的病弱和无奈。
- 葛屦轻:象征着诗人的衰老和轻盈。
- 平芜迷旧迹: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更迭。
- 幽鸟变新声:象征着世事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
- 云俱远:象征着诗人的兴致和超脱。
- 水共清:象征着诗人的心境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病怯春衫薄”中的“怯”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害怕 B. 怜惜 C. 无奈 D. 感慨
- “平芜迷旧迹”中的“平芜”指的是什么?
A. 平坦的草地 B. 平坦的道路 C. 平坦的田野 D. 平坦的山坡
- “兴与云俱远”中的“兴”指的是什么?
A. 兴趣 B. 兴致 C. 兴奋 D. 兴旺
- “心同水共清”中的“水”象征着什么?
A. 清澈 B. 宁静 C. 流动 D. 纯净
- “胶胶还扰扰”中的“胶胶”和“扰扰”分别形容什么?
A. 世事纷扰 B. 心情烦躁 C. 环境嘈杂 D. 生活忙碌
答案:
- A 2. A 3. B 4. B 5.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境遇的感慨。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山居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世事的超然态度和对个人境遇的淡然接受。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段克己《方平道中 其二》: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世事的感慨和对个人境遇的感慨,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段克己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金诗》:收录了金朝时期的诗歌作品,是研究金朝诗歌的重要参考书目。
- 《段克己诗集》:收录了段克己的诗歌作品,是研究段克己诗歌的重要参考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收录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鉴赏文章,是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