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宿同安寺》

时间: 2025-07-12 10:43:59

诗句

山暝客初到,雨馀云尚屯。

长廊响僧呗,凉月耿松门。

践境知心远,背尘惟佛尊。

道人暗不语,真觉我言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0:43:59

宿同安寺

作者: 李彭 〔宋代〕


原文展示:

山暝客初到,雨馀云尚屯。
长廊响僧呗,凉月耿松门。
践境知心远,背尘惟佛尊。
道人暗不语,真觉我言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道:山色渐暗,客人刚刚到达,雨后云雾仍在聚集;长长的廊道上传来了僧人的吟唱,凉爽的月光照耀在松树的门前。踏上这片土地,心灵却感到遥远,远离了世俗的尘嚣,只有佛陀的尊严在心中;而道士默默无言,真正的觉悟使我感到烦恼。


注释:

  • 山暝:山色昏暗,指黄昏时分的山景。
  • 客初到:客人刚到达,表现出一种初来乍到的感觉。
  • 雨馀云尚屯:雨后云雾依旧聚集,描绘了湿润的气候和朦胧的景象。
  • 僧呗:僧人吟唱的声音,体现了寺庙的宁静氛围。
  • 凉月:凉爽的明月,象征着清静与宁谧。
  • 践境:踏上这片土地,表示身处于这个环境中。
  • 背尘:远离尘世的繁扰,强调内心的宁静。
  • 道人:道士,指修道之人。
  • 真觉:真实的觉悟,表达一种内心的领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彭,宋代诗人,生于文人世家,以诗文见长,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常流露出对佛教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宿同安寺》创作于李彭游历时,或因旅行的劳累与对世俗烦恼的沉思,才写下此诗。诗中通过对寺庙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对佛教智慧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李彭的《宿同安寺》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诗中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与内心的反思,展现了一种追求宁静的境界。开篇以“山暝客初到”引入,引发读者对旅途的想象,接着以“雨馀云尚屯”描绘出一种朦胧的气氛,使人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与时光的流逝。

长廊里传来的“僧呗”声,勾勒出寺庙的静谧,月光透过松树,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然。随着诗句的深入,作者逐渐转向内心的思考,表达了对世俗烦扰的逃避与对佛教理念的尊崇。在“践境知心远,背尘惟佛尊”中,诗人强调了对内心世界的关注,通过远离尘世的喧嚣,寻求心灵的平和。

最后一句“道人暗不语,真觉我言烦”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哲理,似乎在暗示真正的觉悟并不在于多言,而在于内心的理解与自省。整首诗情景交融,寓意深远,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暝客初到:形象地描绘出旅人初到寺庙时的情景,暗示着一种新奇与期待。
  2. 雨馀云尚屯:营造出一种雨后清新的自然气息,增强诗境的朦胧感。
  3. 长廊响僧呗:通过声音的描绘,加深了环境的氛围感,反映出寺庙的宁静。
  4. 凉月耿松门:月光明亮,映衬出门前松树的静谧,形成一种清幽的意境。
  5. 践境知心远:表达了在这片宁静土地上,内心却感到遥远,反映了对世俗的逃避。
  6. 背尘惟佛尊:强调了佛教的崇高与内心的追求,表现出诗人对佛理的向往。
  7. 道人暗不语:道士沉默不语,形成一种哲思的对比,暗示觉悟在于内心的理解。
  8. 真觉我言烦:真正的觉悟反而让人感到烦恼,表达了深邃的思考与对内心的疑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结合,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长廊响僧呗,凉月耿松门”,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象征:佛教的尊严与内心的宁静,象征着对心灵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了对世俗烦扰的逃避和对佛教智慧的向往,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山暝:象征着旅途的孤独与未知。
  2. 云屯:象征着内心的迷茫与不安。
  3. 僧呗:代表着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4. 凉月:象征着清澈与纯净。
  5. 佛尊:象征着精神的追求与崇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暝”意指什么?
    A. 山色昏暗
    B. 山高水远
    C. 山川秀美
    D. 山水相连

  2. “长廊响僧呗”中的“僧呗”指的是:
    A. 僧人的哭泣
    B. 僧人的吟唱
    C. 僧人的祈祷
    D. 僧人的对话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对世俗的厌倦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人生的感慨
    D.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同样表达了对宁静的向往。
  • 《题临安邱少云》 by 陶渊明:反映出隐逸生活的理想。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与李彭的《宿同安寺》,两者皆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但李白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李彭则更强调内心的觉悟与超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词三百首》
  2. 《古诗词鉴赏辞典》
  3. 《中华诗词大典》

通过这些资料,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文化背景和艺术价值。

相关查询

时叙火後,意不释然,作诗解之 破阵子(祓禊) 甲辰人日病中,吟六言六首以自嘲 次韵刘韶美大风雨坏门屋 腊月村田乐府十首 其三 祭灶词 霜后纪园中草木十二绝 清平乐 龙学侍郎清河侯张公挽词二首 其二 雪後守之家梅未开,呈宗伟 留游子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圄的词语有哪些 鬯字旁的字 岩墙之下 不可造次 一夔一契 见景生情 病字头的字 好管闲事 魚字旁的字 泰昊 攴字旁的字 优开头的成语 深喻 曲狭 殆无孑遗 川字旁的字 虎斑霞绮,林籁泉韵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