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23:50: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23:50:42
作者: 李彭 〔宋代〕
山暝客初到,雨馀云尚屯。
长廊响僧呗,凉月耿松门。
践境知心远,背尘惟佛尊。
道人暗不语,真觉我言烦。
这首诗写道:山色渐暗,客人刚刚到达,雨后云雾仍在聚集;长长的廊道上传来了僧人的吟唱,凉爽的月光照耀在松树的门前。踏上这片土地,心灵却感到遥远,远离了世俗的尘嚣,只有佛陀的尊严在心中;而道士默默无言,真正的觉悟使我感到烦恼。
作者介绍:
李彭,宋代诗人,生于文人世家,以诗文见长,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常流露出对佛教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宿同安寺》创作于李彭游历时,或因旅行的劳累与对世俗烦恼的沉思,才写下此诗。诗中通过对寺庙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对佛教智慧的向往。
李彭的《宿同安寺》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诗中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与内心的反思,展现了一种追求宁静的境界。开篇以“山暝客初到”引入,引发读者对旅途的想象,接着以“雨馀云尚屯”描绘出一种朦胧的气氛,使人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与时光的流逝。
长廊里传来的“僧呗”声,勾勒出寺庙的静谧,月光透过松树,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然。随着诗句的深入,作者逐渐转向内心的思考,表达了对世俗烦扰的逃避与对佛教理念的尊崇。在“践境知心远,背尘惟佛尊”中,诗人强调了对内心世界的关注,通过远离尘世的喧嚣,寻求心灵的平和。
最后一句“道人暗不语,真觉我言烦”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哲理,似乎在暗示真正的觉悟并不在于多言,而在于内心的理解与自省。整首诗情景交融,寓意深远,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了对世俗烦扰的逃避和对佛教智慧的向往,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山暝”意指什么?
A. 山色昏暗
B. 山高水远
C. 山川秀美
D. 山水相连
“长廊响僧呗”中的“僧呗”指的是:
A. 僧人的哭泣
B. 僧人的吟唱
C. 僧人的祈祷
D. 僧人的对话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对世俗的厌倦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人生的感慨
D.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这些资料,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文化背景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