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10:2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10:27:35
夜半三更来讨火,我骂你兮你骂我。相唤相呼归未归,也有无衣草里坐。
半夜三更的时候来借火,我骂你,你也骂我。相互呼唤,却都未归去,草地上也有人无衣而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明显的典故,但“夜半三更”这一时间词汇在古代文学中常用于描写寂静和孤寂的氛围,反映了人们在夜晚的相聚和闲谈。
作者介绍:释智愚,宋代高僧,以其简练的诗风和深邃的哲理著称。他的诗歌多反映禅宗思想,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人们对精神寄托的追求,诗中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情感的复杂性。
这首诗以夜半三更为背景,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夜晚图景。在这寂静的夜里,借火的行为不仅是生活的需要,更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情感的交流。诗人通过“我骂你兮你骂我”的对话,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与矛盾,既有亲密的交流,又掺杂着争吵的火花,展现了人性复杂的一面。
“相唤相呼归未归”一句,描绘了人们在深夜中的犹豫与不安,似乎在表达一种对归属感的渴望和对孤独的无奈。而最后一句“也有无衣草里坐”则将这种孤独感推向极致,表现出一种无拘无束却又令人心生怜惜的状态。整体来看,诗歌通过简单却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和对归属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夜晚的场景,探讨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性,表达了对孤独、归属以及情感交流的深刻思考。
诗中“夜半三更”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我骂你兮你骂我”体现了怎样的人际关系?
诗中“无衣草里坐”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尽管都描绘了夜晚的场景,但李白的作品更偏向于个人的思乡之情,而释智愚的诗则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与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