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6:27: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6:27:28
诗词名称: 自汤还都经龙门北溪赠张左丞崔礼部崔光禄
作者: 韦嗣立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栖闲有愚谷,好事枉朝轩。
树接前驱拥,岩传后骑喧。
褰帘出野院,植杖候柴门。
既拂林下席,仍携池上樽。
深期契幽赏,实谓展欢言。
末眷诚未易,佳游时更敦。
俄看啸俦侣,各已共飞鶱。
延睇尽朝日,长怀通夜魂。
空闻岸竹动,徒见浦花繁。
多愧春莺曲,相求意独存。
在宁静的愚谷中栖息,尽享悠闲的时光,
好事却白白浪费在清晨的轩窗前。
树木与前驱的马匹紧紧相连,
山岩上传来后骑的喧嚣声。
轻轻掀起帘子走出野外的院子,
拄着手杖在柴门外静静等待。
既拂去林下的席子,又携带着池边的酒樽。
深深期望能与友人一起赏玩,
这实在是畅快欢快的言语。
然而,真正的情谊并不容易维系,
佳游的时光更需要珍惜和敦厚。
不久便看到一群飞鸟鸣啸而去,
眺望着朝阳,心中长存着夜的思念。
空听岸边竹子摇动,
徒见水边繁盛的花朵。
多么愧疚于春莺的曲调,
彼此的情意却依旧存在。
这首诗中提到的“春莺曲”可以理解为春天的鸟鸣,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欢快。这里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绘,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作者介绍: 韦嗣立,唐代诗人,字子云,号玄圭,仕途较为顺利,曾任职于朝廷,诗风清新,擅长描写自然与友谊。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游历途中,途经龙门北溪时,面对自然美景,感慨与友人相聚的欢乐与珍惜,同时也表达了对友谊的深厚期盼。
韦嗣立的《自汤还都经龙门北溪赠张左丞崔礼部崔光禄》是一首描写自然美与人际关系的诗作。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在宁静的愚谷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相聚的珍惜之情。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诗人悠闲的生活状态,尽管环境优美,但内心却有些失落,似乎在感慨生活的无常。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树木、岩石、林下、池边,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诗中“深期契幽赏,实谓展欢言”两句,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和难得的相聚时光。这里的“深期”与“幽赏”更是表现出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渴望。
然而,诗中后半部分逐渐转向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飞鸟的啸鸣和竹子的摇动,都在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感悟短暂的时光。最终以“多愧春莺曲”收尾,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友谊的珍惜,情感真挚而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传达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好。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韦嗣立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愚谷”象征什么?
a) 喧闹
b) 宁静
c) 忙碌
诗中“既拂林下席,仍携池上樽”表明了什么?
a) 不喜欢饮酒
b) 准备与友人聚会
c) 不愿意出门
答案: 1.b,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韦嗣立的这首诗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王维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两者都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但表达的侧重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