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0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08:06
种竹 张嵲 〔宋代〕
屏居倦幽独,出门无所适。 种竹满前庭,坐玩凌寒色。 森森密阴净,竦竦条干直。 晴日借景光,霜风时荡析。 自我来此居,三见岁华易。 小孙渐成童,长杨忆初植。 杂花亦纷然,似欲娱閴寂。 世虑久已忘,况乃头半白。 旧乡丧乱后,城郭满荆棘。 藉使能北归,亦不异作客。 独怀首丘念,未易忘日夕。 读书计诚谬,习静理何益。 万事鸟过空,何处留遗迹。 世故漫酬酢,迢遥混今昔。
我隐居于此,感到孤独和疲倦,出门也没有什么地方可去。 在庭院中种满了竹子,坐着欣赏它们在寒冷中的颜色。 竹林茂密,阴影清晰,竹竿笔直挺拔。 晴天时它们借着阳光显得更加美丽,霜风来时它们依然坚韧不拔。 自从我来到这里居住,已经经历了三次岁月的更迭。 小孙子渐渐长大,而我回忆起当初种植这些杨树的情景。 庭院中还有各种花朵,它们似乎想要娱乐这寂静的空间。 我已经很久没有世俗的烦恼,更何况我的头发已经半白。 故乡经历了战乱,城市中到处是荆棘。 即使我能北归,也不过是像作客一样。 我独自怀念着故乡,这种思念难以忘怀。 读书和静修的计划似乎都是错误的,它们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万事万物都像鸟儿飞过天空,不留痕迹。 世间的复杂关系和应酬,让时间变得模糊不清。
作者介绍: 张嵲(1096-1148),字巨山,号紫微,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反映了他在隐居生活中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张嵲隐居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感受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中通过对竹子的描写,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这首诗以种竹为线索,展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孤独和对自然美的欣赏。诗中“种竹满前庭,坐玩凌寒色”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也暗示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通过对竹子的描写,诗人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隐居生活的满足。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世事的超然态度。“旧乡丧乱后,城郭满荆棘”一句,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战乱的厌恶。“万事鸟过空,何处留遗迹”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超然态度,认为万事万物都像鸟儿飞过天空,不留痕迹。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通过对竹子的描写,诗人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同时,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世事的超然态度,认为万事万物都像鸟儿飞过天空,不留痕迹。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种竹满前庭”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喜爱? A. 竹子 B. 花朵 C. 杨树 D. 石头
诗中“万事鸟过空”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看法? A. 时间的流逝 B. 万事万物不留痕迹 C. 故乡的思念 D. 隐居生活
诗中“旧乡丧乱后,城郭满荆棘”一句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厌恶? A. 战乱 B. 隐居生活 C. 自然美 D. 故乡的思念
答案:1. A 2. B 3. 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