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7: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7:11
佛言劫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
经济文章磨白昼,幽光狂慧复中宵。
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箫。
心药心灵总心病,寓言决欲就灯烧。
佛教说劫火遇到时皆会被消灭,世间何物历经千年仍怒涛汹涌?
经济与文章在白昼中反复磨砺,幽暗的光辉与狂热的智慧在夜间交织。
来时如同潮水涌来,需要挥剑抵挡;去时却依然缠绵,似可用箫声送别。
心灵的药方只是心病的反映,寓言中的真理只想在灯下探求。
作者介绍:龚自珍(1792-1841),字璱,号秋月,晚号香山居士,清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政治家。他在清末的社会变革中,积极倡导维新,提倡实用主义,作品风格豪放,富有个性。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清代中期,正值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历史时期,社会动荡,思想解放,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日趋明显。龚自珍在此诗中通过佛教的哲理,抒发内心的挣扎和对理想的追求。
《又忏心一首》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全诗以佛教哲理为引,探讨了人们在面对自然与社会变迁时的无奈与愤怒。开篇通过“劫火”的意象,揭示了在动荡的环境中,无论是人心还是外在世界都无法逃避变迁的命运。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把目光转向经济与文章的磨砺,展现了他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望,以及在黑暗中仍追求光明的勇气。
诗中的“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箫”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展现了面对挑战时的果断与对逝去美好的留恋,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在最后,心药与心病的关系,则深刻反映了人们内心的挣扎与追求,寓意着对真理与智慧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在形式上兼具古典和现代的风格,内容深入浅出,情感真挚,展现了龚自珍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心与自然、社会的关系,表现了在变化中对理想与智慧的执着追求,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情感的真实流露。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也反映了龚自珍对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劫火”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灾害
b) 内心的痛苦
c) 社会动荡
d) 经济危机
“来何汹涌须挥剑”的意思是?
a) 需要抵挡冲击
b) 需要放弃追求
c) 需要静观其变
d) 需要回归宁静
“心药心灵总心病”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治愈的希望
b) 无奈与绝望
c) 对爱的渴望
d)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