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2:58: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58:30
我读李白问月诗,乃知白也心太痴。
明月在上尔在下,月行岂独君相随。
白兔捣药亦何疗,常娥孤栖欲嫁谁。
古人今人被磨灭,休问有来都几时。
唯有长照金樽里,此言万世不可移。
但能自醉月自落,夜夜如此谁复疑。
一月二十二三日,半是风雨相乖离。
常愿晴明对以饮,耳边流水胜鸣丝。
我读了李白的《静夜思》,才明白李白心中是多么痴情。
明月在天上,你在地上,月亮的运行难道只跟随你。
白兔捣药又有什么用,嫦娥孤独栖息又想嫁给谁。
古人今人都被岁月磨灭,何必再问未来的时光。
只有那明亮的酒杯中长久照耀,这句话万世不变。
只要我能够自醉于月光之下,夜夜如此,谁还会怀疑呢。
一到每月的二十二、二十三日,常有风雨与我相隔。
我常希望在晴明的夜晚对饮,耳边的流水胜过鸣丝。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宋代诗人,以五言绝句和律诗见长,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及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是在梅尧臣读到李白的《静夜思》后,结合自身对月亮及人生的思考而作,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读问月》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梅尧臣通过阅读李白的诗,引发了自己对月亮和人生的思考。他在开篇即指出李白的痴情,表现出对李白情感深邃的敬佩。接着,他通过“明月在上尔在下”这一对比,展现了月亮的高远与人的渺小,暗示人虽在世间追逐,却难免孤独。
在对古今人事的思考中,诗人感叹岁月的流逝,古人今人都终将被时间磨灭,因此不必过于执迷于未来的不确定性。相较于无常的生命,酒杯中的美酒却可以长久保持,成为诗人内心的慰藉。最后,诗人渴望在晴朗的夜晚,与流水共饮,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享受。
整首诗通过对月的描绘,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诗中所蕴含的哲理与情感,使其成为宋代诗歌中的一颗明珠。
逐句解析:
我读李白问月诗,乃知白也心太痴。
明月在上尔在下,月行岂独君相随。
白兔捣药亦何疗,常娥孤栖欲嫁谁。
古人今人被磨灭,休问有来都几时。
唯有长照金樽里,此言万世不可移。
但能自醉月自落,夜夜如此谁复疑。
一月二十二三日,半是风雨相乖离。
常愿晴明对以饮,耳边流水胜鸣丝。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月亮、酒和人生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展现出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梅尧臣的《读问月》表达了对哪位诗人的作品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白兔捣药”寓意是什么?
诗人的心态如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读问月》与李白的《静夜思》均以月亮为主题,但梅尧臣更加强调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而李白则更偏向于思乡与情感的表达。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