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5:3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5:36:29
发昭亭
作者: 梅尧臣
春泥深一尺,车马重重迹。
亲旧各还城,山川空向夕。
今朝水平岸,不畏舟碍碛。
始随湍涨发,已入青苍壁。
落日未逢人,孤村望来客。
泱泱漫田流,青青被垅麦。
欲霁鸠乱鸣,将耕杏先白。
我无农亩懃,千里事行役。
寄谢昭亭神,果不吝深泽。
春天的泥土深达一尺,车马留下重重的痕迹。
亲友们都返回城中,山川在夕阳下显得空旷。
今天我来到平坦的河岸,不怕船在沙滩上阻碍。
水流开始随着湍急的涨潮而发出声音,已经没入青翠的崖壁。
落日时分还没有遇见人,孤独的村庄等待着来客。
浩浩荡荡的田野上,绿油油的麦田覆盖着垄沟。
想要等到雨后鸠鸟乱鸣,先耕种杏树让它先开白花。
我没有农田辛勤耕作,千里之外事物繁忙。
特意感谢昭亭的神灵,果然不吝惜这片深厚的泽土。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青丘,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自己的隐逸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晚年,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诗中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象以及对亲友的思念。诗人通过描绘田园风光,表达了对乡土的眷恋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梅尧臣的《发昭亭》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全诗以春天的田园景象为背景,描绘了春泥、车马痕迹、亲友归城、孤村待客等画面,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独的氛围。
诗的开头描写了春天的泥土和车马留下的痕迹,传达了春天的生机和人们活动的痕迹。接着,诗人提到亲友各自回城,增添了一丝孤独感,让人感受到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的疏离。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自然,诗人不畏舟行的阻碍,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仿佛在呼唤春天的到来。
在诗中,诗人用“泱泱漫田流”“青青被垅麦”等意象,描绘了丰饶的田野,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而“欲霁鸠乱鸣,将耕杏先白”则表明了诗人对耕作生活的向往,尽管他承认自己没有田地,但内心渴望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情感依然真实。
最后,诗人对昭亭神的感谢,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激之情,诗的末尾留给读者一种思考:在忙碌的生活中,如何能够找到那份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乡土的眷恋以及对人生的思考,体现出一种隐逸的情怀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春泥深度是多少?
诗中“亲旧各还城”反映了什么情感?
“欲霁鸠乱鸣,将耕杏先白”中“霁”字的意思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与梅尧臣的《发昭亭》均描绘了自然景象,王维更侧重于山水的宁静,而梅尧臣则强调田园的丰盈与生活的思考。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上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