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李伯纪丞相挽诗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7-12 23:06:24

诗句

十相从明主,唯公望最隆。

召周虽异迹,李郭本心同。

未遇升天药,空馀济世功。

薰风歌吹咽,泪尽古城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23:06:24

原文展示:

李伯纪丞相挽诗二首 其二
作者: 张浚 〔宋代〕

十相从明主,唯公望最隆。
召周虽异迹,李郭本心同。
未遇升天药,空馀济世功。
薰风歌吹咽,泪尽古城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李伯纪丞相的怀念和惋惜。诗中提到十位宰相跟随明主,唯独李伯纪的声望最高。虽然召公和周公的事迹不同,但李和郭二人的心志却是一致的。他们未能得到升天的药物,留下的只有济世的功绩。最后一句描绘了在薰风中歌声低沉的场景,诗人泪水已尽,流向古城的东边。


注释:

字词注释:

  • 十相:指代十位宰相,形容众多的贤臣。
  • 明主:指明智的君主。
  • 公望:公正的声望,这里指李伯纪的声望。
  • 召周:召公(召信臣)和周公(周公旦),指历史上的两位贤臣。
  • 异迹:不同的事迹或成就。
  • 本心同:本质或心志一致。
  • 未遇升天药:未能获得长生不老的药物。
  • 济世功:造福于世的功绩。
  • 薰风:温暖的风。
  • 歌吹咽:歌声低沉,情感哀伤。
  • 古城东:指古老城市的东方,隐喻离别和伤感。

典故解析:

  • 李伯纪:李公明的别名,历史上有着显赫的地位。
  • 召公、周公:历史上著名的贤臣,代表了忠诚和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浚,字子龙,号景云,宋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曾任宰相。他以豪放激昂的诗风著称,作品常蕴含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对李伯纪丞相的悼念之际,表达了对其卓越贡献的缅怀以及对其未能实现更大理想的惋惜。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贤臣治国理政的期望和对历史人物的追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李伯纪丞相的追思,展现了作者对理想政治的渴求以及对贤臣的崇敬。诗的开头以“十相从明主”引入,点明了李伯纪作为众多宰相中的一位,不仅地位显赫,而且在众多贤臣中声望最高,显示了其卓越的才能和贡献。接着,作者将李伯纪与历史上的召公和周公进行对比,强调了他们志趣相同的品质,表现出对伟大政治家精神的追求。

“未遇升天药,空馀济世功”一句,深刻揭示了诗人对李伯纪未能长生的遗憾,同时也表达了他为民服务的无私精神,尽管未能获得永生,留下的却是无尽的功绩。最后两句通过描绘薰风和低沉的歌声,展现了诗人因怀念而生的惆怅,情感流露细腻,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融合了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既有对贤臣的追忆,又有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社会的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相从明主:十位宰相都追随明主,彰显了政治的忠诚与正直。
  2. 唯公望最隆:在众多贤臣中,李伯纪的声望最高,是对他的肯定。
  3. 召周虽异迹:召公和周公虽然有不同的历史成就。
  4. 李郭本心同:但李伯纪与李郭的心志是一致的,强调了他们的共同理想。
  5. 未遇升天药:他们未能获得长生不老的药物,暗示着理想的未实现。
  6. 空馀济世功:留下的只有为民造福的功绩,表达了对李伯纪一生的赞美。
  7. 薰风歌吹咽:温柔的风中传来低沉的歌声,渲染出悲伤的气氛。
  8. 泪尽古城东:最后的泪水流向古城的东方,象征着对过去的追忆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李伯纪与召周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深度。
  • 意象:利用“薰风”和“泪”的意象,展现出深切的情感。
  • 比喻:将未能获得升天药比作理想的未实现,增加了诗的哲理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忆与怀念,表达了对李伯纪丞相的敬仰与对逝去理想的惋惜,反映了诗人对政治理想的渴望和对忠臣的深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主:象征着理想的政治领袖。
  • 升天药:象征着长生与理想的追求。
  • 薰风:象征着春天的温暖与柔和,带出诗的情感基调。
  • 古城: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个体记忆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伯纪在诗中的声望如何? A. 最低
    B. 最隆
    C. 一般

  2. 诗中提到的召公、周公分别是指哪个历史时期的贤臣? A. 汉朝
    B. 周朝
    C. 唐朝

  3. “未遇升天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长生的渴望
    B. 对财富的追求
    C. 对和平的期盼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的《春望》
  2. 白居易的《琵琶行》
  3. 王维的《送别》

诗词对比:
张浚与杜甫的作品都是在反思历史人物与社会理想。两者都展示了忠臣在世时的成就与离世后的追忆,但张浚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流露,而杜甫则更关心国家的命运与民生的疾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选》
  2.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3. 《李伯纪的历史与文学》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张浚的《李伯纪丞相挽诗二首 其二》,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与历史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素梅 五三 素梅 五一 素梅 五十 素梅 四九 素梅 四三 素梅 四十 素梅 三九 素梅 三八 素梅 三六 素梅 三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感激涕零 继结尾的成语 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焮天铄地 心字底的字 目字旁的字 负心违愿 汉贼不两立 饮水忘源 又字旁的字 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公昆弟 招蜂引蝶 梦云 东奔西走 无字旁的字 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丶字旁的字 鞋弓襪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