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21:25: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21:25:05
李伯纪丞相挽诗二首 其二
作者: 张浚 〔宋代〕
十相从明主,唯公望最隆。
召周虽异迹,李郭本心同。
未遇升天药,空馀济世功。
薰风歌吹咽,泪尽古城东。
这首诗表达了对李伯纪丞相的怀念和惋惜。诗中提到十位宰相跟随明主,唯独李伯纪的声望最高。虽然召公和周公的事迹不同,但李和郭二人的心志却是一致的。他们未能得到升天的药物,留下的只有济世的功绩。最后一句描绘了在薰风中歌声低沉的场景,诗人泪水已尽,流向古城的东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浚,字子龙,号景云,宋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曾任宰相。他以豪放激昂的诗风著称,作品常蕴含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对李伯纪丞相的悼念之际,表达了对其卓越贡献的缅怀以及对其未能实现更大理想的惋惜。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贤臣治国理政的期望和对历史人物的追思。
这首诗通过对李伯纪丞相的追思,展现了作者对理想政治的渴求以及对贤臣的崇敬。诗的开头以“十相从明主”引入,点明了李伯纪作为众多宰相中的一位,不仅地位显赫,而且在众多贤臣中声望最高,显示了其卓越的才能和贡献。接着,作者将李伯纪与历史上的召公和周公进行对比,强调了他们志趣相同的品质,表现出对伟大政治家精神的追求。
“未遇升天药,空馀济世功”一句,深刻揭示了诗人对李伯纪未能长生的遗憾,同时也表达了他为民服务的无私精神,尽管未能获得永生,留下的却是无尽的功绩。最后两句通过描绘薰风和低沉的歌声,展现了诗人因怀念而生的惆怅,情感流露细腻,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融合了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既有对贤臣的追忆,又有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社会的关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忆与怀念,表达了对李伯纪丞相的敬仰与对逝去理想的惋惜,反映了诗人对政治理想的渴望和对忠臣的深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伯纪在诗中的声望如何?
A. 最低
B. 最隆
C. 一般
诗中提到的召公、周公分别是指哪个历史时期的贤臣?
A. 汉朝
B. 周朝
C. 唐朝
“未遇升天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长生的渴望
B. 对财富的追求
C. 对和平的期盼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张浚与杜甫的作品都是在反思历史人物与社会理想。两者都展示了忠臣在世时的成就与离世后的追忆,但张浚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流露,而杜甫则更关心国家的命运与民生的疾苦。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张浚的《李伯纪丞相挽诗二首 其二》,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与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