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奉同太宰节使朱先生和郭景纯游仙九首次其韵 其四》

时间: 2025-04-27 09:58:29

诗句

拔宅腾太清,婴儿脱行谢。

帝曰余汝嘉,为卯舞韶夏。

大彼晋相国,蓬心终不化。

仙僚追游娭,云隙翔鹤驾。

回首见妖氛,苛政爇编舍。

手援无斧柯,忆昔转悲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58:29

原文展示

拔宅腾太清,婴儿脱行谢。
帝曰余汝嘉,为卯舞韶夏。
大彼晋相国,蓬心终不化。
仙僚追游娭,云隙翔鹤驾。
回首见妖氛,苛政爇编舍。
手援无斧柯,忆昔转悲咤。

白话文翻译

诗的内容大意是:在高洁的境地中,居住的地方仿佛被拔起,令人感到轻松自在,像婴儿般摆脱了世俗的羁绊。帝王称赞我,给予我恩宠,让我在春天舞动优美的乐曲。那位晋朝的相国,内心却始终无法改变。仙人们追随游玩,像云中飞翔的仙鹤般自由。回首往昔,看到妖邪的气氛,苛刻的统治如同火焚烧编织的房舍。手中没有斧头树枝,怀念往昔的悲伤顿时涌上心头。

注释

  • 拔宅:拔除居所,代指脱离世俗的困扰。
  • 婴儿脱行谢:形容如同婴儿般无拘无束,摆脱了世俗的束缚。
  • 帝曰余汝嘉:君王称赞我,体现了受到的宠爱。
  • 舞韶夏:指在春天舞动美妙的乐曲,象征欢乐和自由。
  • 晋相国:指代历史上的某位政治家,寓意内心无法改变的执念。
  • 仙僚追游娭:仙人们追随游玩,描绘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 妖氛:妖邪的气息,象征着社会的不公和压迫。
  • 苛政:指苛刻的统治,表明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 忆昔转悲咤:回忆往昔时光,感到无比悲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包世臣(1778-1855),清代著名书法家、诗人。以其书法和诗文而闻名,作品多反映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社会的批判。他的诗风独特,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仙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融合了超现实的意象与深邃的哲思。诗中首先描绘了一幅轻松自在的画面,拔宅腾太清,似乎是一个理想的境地,象征着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接着,通过帝王的赞美对比了世俗权力的虚幻与内心的真实,舞韶夏的乐曲则突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然而,随着诗的深入,现实的压迫感逐渐显现,妖氛与苛政的描写让人感到无奈与悲哀。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社会的不满交织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表现力,仙人、鹤驾等意象不仅传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而回首见妖氛,更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通过对比与对照,诗人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拔宅腾太清:象征摆脱尘世的束缚,追求高洁的理想生活。
  2. 婴儿脱行谢:强调无忧无虑,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3. 帝曰余汝嘉:反映受到宠爱,但同时也暗示权力的虚幻。
  4. 为卯舞韶夏:乐曲的优美象征着生活的快乐。
  5. 大彼晋相国:引入历史人物,揭示内心的复杂情感。
  6. 蓬心终不化:表达对某种执念的无奈与绝望。
  7. 仙僚追游娭:超脱尘世的意境,象征理想的追求。
  8. 云隙翔鹤驾:表达飞翔的自由,渴望逃离现实的束缚。
  9. 回首见妖氛:引入对现实的批判,隐喻社会的黑暗。
  10. 苛政爇编舍:展现社会的压迫与痛苦,令人感到无奈。
  11. 手援无斧柯:感慨无力改变现状,内心的悲痛与无奈。
  12. 忆昔转悲咤:回忆往昔,感受到深深的悲伤。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比如,“云隙翔鹤驾”运用比喻,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而“手援无斧柯”则通过拟人化的表达,增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悲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超然境界的追求与现实压迫的痛苦,诗人传递出一种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反映了时代的困境与个体的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太清:代表高洁、理想的生活状态。
  • 婴儿:象征无忧无虑的自由状态。
  • 鹤驾:象征自由与逍遥的生活。
  • 妖氛:反映社会的邪恶与压迫。
  • 苛政:象征对民众的压迫与苦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拔宅腾太清”意指: A. 高洁的境地
    B. 一种建筑风格
    C. 对家园的怀念

  2. “帝曰余汝嘉”中的“帝”是指: A. 天帝
    B. 皇帝
    C. 诗人

  3. 诗人对现实的态度是: A. 满意
    B. 无奈与悲痛
    C. 漠不关心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包世臣的诗在意境上更为悲凉,而李白则多了一分豪放与洒脱。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但包世臣更为关注社会现实的压迫。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包世臣诗文集》
  • 《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宿玉泉寺 送梁道士 王霸坛 赠双峰山和尚 秋深(一作塞上行) 秋深 哭李端 登福州南涧寺 春宫怨 赠双峯山和尚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宝中铁路 宥善 贪大求全 龠字旁的字 辛字旁的字 心平气和 曲课 贵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鹿字旁的字 虎字头的字 方字旁的字 一鼓而下 谢家活计 九年之储 包含滥的词语有哪些 炯思 世态人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