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58: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58:29
拔宅腾太清,婴儿脱行谢。
帝曰余汝嘉,为卯舞韶夏。
大彼晋相国,蓬心终不化。
仙僚追游娭,云隙翔鹤驾。
回首见妖氛,苛政爇编舍。
手援无斧柯,忆昔转悲咤。
诗的内容大意是:在高洁的境地中,居住的地方仿佛被拔起,令人感到轻松自在,像婴儿般摆脱了世俗的羁绊。帝王称赞我,给予我恩宠,让我在春天舞动优美的乐曲。那位晋朝的相国,内心却始终无法改变。仙人们追随游玩,像云中飞翔的仙鹤般自由。回首往昔,看到妖邪的气氛,苛刻的统治如同火焚烧编织的房舍。手中没有斧头树枝,怀念往昔的悲伤顿时涌上心头。
包世臣(1778-1855),清代著名书法家、诗人。以其书法和诗文而闻名,作品多反映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社会的批判。他的诗风独特,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仙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反思。
这首诗融合了超现实的意象与深邃的哲思。诗中首先描绘了一幅轻松自在的画面,拔宅腾太清,似乎是一个理想的境地,象征着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接着,通过帝王的赞美对比了世俗权力的虚幻与内心的真实,舞韶夏的乐曲则突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然而,随着诗的深入,现实的压迫感逐渐显现,妖氛与苛政的描写让人感到无奈与悲哀。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社会的不满交织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表现力,仙人、鹤驾等意象不仅传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而回首见妖氛,更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通过对比与对照,诗人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本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比如,“云隙翔鹤驾”运用比喻,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而“手援无斧柯”则通过拟人化的表达,增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悲痛。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超然境界的追求与现实压迫的痛苦,诗人传递出一种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反映了时代的困境与个体的挣扎。
诗中“拔宅腾太清”意指:
A. 高洁的境地
B. 一种建筑风格
C. 对家园的怀念
“帝曰余汝嘉”中的“帝”是指:
A. 天帝
B. 皇帝
C. 诗人
诗人对现实的态度是:
A. 满意
B. 无奈与悲痛
C. 漠不关心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包世臣的诗在意境上更为悲凉,而李白则多了一分豪放与洒脱。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但包世臣更为关注社会现实的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