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8: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8:21
生长古墙阴,园荒草树深。
可曾沾雨露,不改向阳心。
在古老的墙阴下生长,园子荒芜,草木繁盛。
是否曾沾染过雨露,却依然保持着向阳的心态。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景星,宋代著名诗人、词人。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著称,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尤其在词和诗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时期,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理想的追求在诗中得到了表达。诗中的环境描写不仅反映了自然的状态,也寓意了诗人内心的坚持与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片荒芜的园子,表现出一种矛盾的美感。古墙阴影下草木的生长,象征着在艰苦环境中仍然生存的生命力。诗人用“荒草树深”来强调自然生长的顽强与不屈,尽管周围的环境恶劣,园子未被照料,但草木依然茂盛,体现出一种生命的坚韧。
“可曾沾雨露,不改向阳心”一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以雨露作为滋润的象征,表达了对生活滋养的渴望,然而即使没有这些滋润,草木依然向阳而生,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不仅是一种对自然的观察,更是对人生态度的反思。
整首诗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理想的坚持,传达了一种无论环境多么艰难,都要保持向上的信念,值得在当今社会中反复咀嚼与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积极态度的精神,传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理想坚定不移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古墙阴”指的是什么环境?
“不改向阳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诗中“草树深”暗示了什么?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刘克庄的《记小圃花果》更注重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表达,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感慨。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但侧重点不同,刘克庄偏向于在逆境中寻找光明与希望,而李白则在宁静中追寻情感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