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07:1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7:12:03
答杨浩
作者: 刘克庄
往前曾爱铭文嘱,
老病安知拟议差。
柏下人埋将宿草,
管城子秃已无花。
自惭吾匪三长史,
谁误君寻五作家。
今代李邕领袖手,
往来碑版不须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年老多病后,对自己曾经热爱铭文和写作的追忆与无奈。他曾经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但如今却感到羞愧。柏树下的人已将野草埋藏,而管城子却光秃秃的没有花朵。诗人自愧不如古人三长史(即三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也不愿误导君子去寻找五位作家。如今的李邕(著名的碑刻书法家)已经引领风骚,碑版之间的往来已不再需要叹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云,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及书法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表达个人情感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刘克庄在此时面临个人的衰老与病痛,回顾自己年轻时的抱负与追求,同时对当时的文学和碑刻艺术有深刻的思考和感慨。
《答杨浩》是一首蕴含深情的诗作,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岁月无情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寻。诗的开头以“往前曾爱铭文嘱”引入,表达了作者年轻时对铭文和文化的热爱,显示出一份对文化传承的执着。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和身体的衰弱,诗人对自己当年的期许感到无奈和失落。
“柏下人埋将宿草”,在自然景象中隐喻着时光的流逝,生命的终结与草木的凋零。与此形成对比的“管城子秃已无花”,则体现了现实的荒凉与失落,无论是自然还是人文,似乎都在提醒诗人,曾经的繁华已不复存在。
接下来的自谦之语“自惭吾匪三长史”,表达了诗人对比古人所产生的自卑感,认为自己未能达到历史学家的高度,不愿意误导他人去追寻那些早已逝去的文学巨匠,流露出对后辈的深切关怀。
最后的“今代李邕领袖手,往来碑版不须嗟”,则是对当代碑刻书法的肯定,显示出诗人对新一代艺术家的赞赏,尽管自己感到无奈,但依然对后辈寄予厚望,体现了乐观的精神。
总而言之,整首诗不仅表现了个人情感的复杂性,同时也呈现了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展示了刘克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反思与自省,表现了对文化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传达了对后辈艺术家的期望与赞赏,最终形成了一种对生命、文化与时间的深刻感悟。
意象词汇:
每个意象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展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文化的珍视。
诗词测试:
诗人刘克庄生活在哪个朝代?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诗中提到的“柏下人埋将宿草”意在表达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时间的流逝
C. 秋天的丰收
“自惭吾匪三长史”中的“三长史”指的是谁?
A. 司马迁、班固、范晔
B. 李白、杜甫、白居易
C. 苏轼、陆游、辛弃疾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答杨浩》这首诗的情感、意境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