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5: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5:03
自古无长生劝姚合酒(一本作劝杨勉酒)
作者: 刘叉 〔唐代〕
奉子一杯酒,为子照颜色。
但愿腮上红,莫管颏下白。
自古无长生,生者何戚戚。
登山勿厌高,四望都无极。
丘陇逐日多,天地为我窄。
只见李耳书,对之空脉脉。
何曾见天上,著得刘安宅。
若问长生人,昭昭孔丘籍。
这首诗劝酒,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我敬你一杯酒,希望你面色红润,不必在意下巴的白发。
自古以来没有长生不老的人,活着的我们何必忧愁呢?
攀登高山不要觉得累,四周的视野是无穷无尽的。
山丘与大地日出日落,天地之间我却感到狭窄。
只看到老子(李耳)的书信,面对面却无言以对。
何曾见过天上的人,能够住在刘安的家。
如果问谁能长生,孔子的经典是明白的。
刘叉,唐代诗人,生平资料不多,以其抒情与哲理相结合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探讨生命、时间、道理等主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
该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通过劝酒的形式,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与对享受当下的呼唤。这首诗既是友情的表达,也是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劝酒的形式,蕴含着深刻的生命哲学。开头几句,诗人以敬酒为引,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与祝愿,显示出一种温暖的情感。接着,诗人以“自古无长生”引出对生命短暂的思考,反映出对生死的沉重感慨。随后,诗人提到“登山勿厌高”,鼓励人们在追求理想时应保持勇气与希望,尽管生活的道路充满艰辛。
诗中提到的“李耳书”与“刘安宅”,既是对古代哲学家的致敬,也是对长生不老理想的反思。通过这些典故,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独特见解:长生并非人所能掌控,活在当下、享受生活的美好才是更为重要的。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调轻松,却透出浓厚的哲理性,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劝酒的形式,传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鼓励人们珍惜当下,不必过于忧虑生死。诗中结合了哲理思考与人生态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与积极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腮上红,莫管颏下白”意指什么?
A. 年轻与衰老的对比
B. 酒的颜色
C. 生活的美好
答案:A
诗人用“登山勿厌高”来表达什么?
A. 追求理想的勇气
B. 登山的艰辛
C. 对高山的恐惧
答案:A
“自古无长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什么态度?
A. 绝望
B. 无所谓
C. 淡然
答案:C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刘叉的《自古无长生劝姚合酒》更注重哲理思考与人生态度的表达,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的结合。两者在意境与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不同的生活哲学与审美观。
通过以上分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自古无长生劝姚合酒》这首诗的丰富内涵与深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