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3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5:40
原文展示:
盟忠楼 戚继光 〔明代〕 绝顶开高阁,雄规壮北门。 侧身见辽海,举首接天阍。 击楫前贤志,裁襟国士恩。 叮咛二三子,毋负此盟言。
白话文翻译:
在极高的山顶上建造了一座高阁,其雄伟的规模壮大了北门的气势。 侧身望去可以看到辽阔的海域,抬头则仿佛能触及天宫的大门。 我决心像前贤那样坚定不移,感恩于国家的恩典。 我郑重地告诫你们这些年轻人,不要辜负了我们的誓言。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戚继光(1528-1588),明代著名军事家、抗倭名将,同时也是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其军事生涯和忠诚报国的情怀。《盟忠楼》这首诗体现了戚继光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后辈的期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戚继光视察或驻守北方边疆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继承和发扬忠诚报国的精神。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高阁的雄伟和辽阔的海域,展现了戚继光的豪迈情怀和对国家的忠诚。诗中的“击楫前贤志,裁襟国士恩”表达了诗人决心效仿前贤,感恩国家的培养。最后两句“叮咛二三子,毋负此盟言”则是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希望他们不要辜负了前辈的誓言和期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继承和发扬忠诚报国的精神。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击楫”比喻什么? A. 决心坚定 B. 航海 C. 战斗 答案:A
诗中的“天阍”比喻什么? A. 极高的地方 B. 天宫的大门 C. 天空 答案:B
诗中的“二三子”指什么? A. 年轻人 B. 朋友 C. 学生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