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冬夜闻角声》

时间: 2025-04-27 13:12:18

诗句

嫋嫋清笳入雪云,白头老守卧中军。

自怜到死怀遗恨,不向居延塞外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12:18

原文展示:

嫋嫋清笳入雪云,
白头老守卧中军。
自怜到死怀遗恨,不向居延塞外闻。

白话文翻译:

轻柔的笳声飘入了雪云,
我这白发老者仍在军中守夜。
我自怜到死都怀着遗恨,
偏偏不得不在居延塞外听闻。

注释:

字词注释:

  • 嫋嫋:形容声音轻柔、细腻的样子。
  • 清笳:指清脆的笳声,笳是一种古代乐器。
  • 卧中军:在军营中卧床,指守夜。
  • 自怜:对自己感到怜惜。
  • 遗恨:留下的遗憾、惋惜。
  • 居延塞:居延是古代一个边境,指代边塞地区,常用来形容战争和边防。

典故解析:

  • 居延塞:历史上是汉代设立的边防,有着丰富的军事和文化背景,常出现在诗词中以表达对边疆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散文家。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涵盖了爱国、抒怀、山水等多个主题,风格刚健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冬夜闻角声》创作于南宋时期,陆游身处国家动荡的年代,心中常有忧国忧民之情。诗中通过听角声引发的思绪,表达了对自己军事生涯的思考以及对未竟事业的遗憾。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冬夜的寒冷和孤寂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军营中听到角声时的情景。开篇“嫋嫋清笳入雪云”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悲凉的氛围。笳声的清脆与雪云的沉重形成了对比,表现出冬夜的凄清之感。接着“白头老守卧中军”则直接表露了诗人年老却仍在守卫军营的辛勤与无奈,这种坚持不仅是对职责的坚守,也是对国家的忠诚。在“自怜到死怀遗恨”中,诗人感慨自己至死都无法实现的愿望,表达了深深的遗憾与自怜。最后一句“不向居延塞外闻”则暗示了诗人对边疆战事的无奈与关注,显示了他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角声的描绘,引发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深刻反思,体现了陆游作为士人的使命感和对国家的深情厚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嫋嫋清笳入雪云:笳声轻盈如丝,似乎在雪云中飘荡,形成了冬夜的孤独感。
  2. 白头老守卧中军:年迈的守军者,沉浸在对过往的思索中,体现出疲惫和责任感。
  3. 自怜到死怀遗恨:诗人对自己未能完成的事业感到惋惜,这种遗憾伴随了他的一生。
  4. 不向居延塞外闻:对边塞战事的无奈与关注,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嫋嫋”比喻笳声的轻柔,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如“白头老守”和“卧中军”,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 反复:通过“自怜”的表达,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深刻反映了陆游作为一个士人的忧国情怀和个人的遗憾,展示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对个人理想未能实现的惋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笳:象征着孤独与思乡之情。
  • 雪云:代表寒冷和凄清的环境。
  • 白头:象征着年迈与经历的沧桑。
  • 居延塞:象征着战事与边境的忧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嫋嫋”形容的是哪种声音?

    • A. 沉闷
    • B. 清脆
    • C. 嘈杂
    • D. 低沉
      答案:B
  2. 填空题:诗人自怜到死怀__,表现出他心中的遗憾。 答案:遗恨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居延塞”是一个北方的边境地区。
    答案:正确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陆游的《冬夜闻角声》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理想的思考,但前者更注重个人内心的反思,后者则表现出壮志豪情。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词概论》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岁晏 宿界首寺施府墓园也次孟使君壁间韵三首 送朱瑞卿 送友游淮 送司命君 送史水东访余干张千林 送梁必大归杭省亲 送鹤神 送方此山归盘中 松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非字旁的字 身死名辱 身怀六甲 巾字旁的字 邑丞 河漕 雍树 甘字旁的字 噼里啪啦 鼠撺狼奔 犯颜敢谏 骋容 齿字旁的字 齊字旁的字 信息 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