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8:52: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8:52:09
日日柴门闭好春,不知江上有迷津。直须万斛舟横浦,待渡君看两岸人。
每天柴门紧闭,春光正好,却不知道江上有条迷雾的渡口。必须要有万艘船停靠在岸边,等待渡船的人们观看两岸的风景。
在古代,渡口是人们通行的重要地点,常常与人生的转折和选择相关联。迷津则暗指人生道路上的迷惑和不知所措,表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
《待渡二首 其一》以春日的意象开篇,营造了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然而随之而来的“迷津”二字却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困惑。柴门的闭合象征着一种封闭的生活状态,诗人虽身处美好的春天,却对外界的变化和内心的迷失感到无能为力。接下来“直须万斛舟横浦”的描写,表现出一种渴望和期待,似乎希望有更多的可能性出现,能够打破当前的静止状态。
诗中反复提及的渡船意象,既是对人生困境的隐喻,也是对未来出路的渴望。最后一句“待渡君看两岸人”更是引人深思,既是对待渡者的呼唤,也是对生活的观察,暗示着人生的不确定与多样性。整首诗通过简单的自然景象,反映了复杂的人生感悟,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困惑与期待,虽然生活中有美好的春天,但内心的迷茫让人无法享受。诗人通过等待和观察,反映了对未来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柴门”象征什么?
A. 开放的生活
B. 封闭的生活
C. 繁忙的生活
D. 忧愁的生活
“迷津”意指:
A. 清晰的道路
B. 不知所措的渡口
C. 安全的渡口
D. 热闹的市场
诗人希望有多少条船?
A. 一条
B. 一艘
C. 万艘
D. 无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同样描绘春天意象的诗中,如王维的《滁州西涧》,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而顾惇的《待渡二首 其一》则更加侧重于内心的挣扎与对未来的期待,反映了更为复杂的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