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18: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18:09
裁衣曲
何熙绩 〔清代〕
料量刀尺故迟迟,
费煞停针不语时。
欲觅平时宽窄样,
恐郎愁减旧腰支。
这首诗描绘了裁缝在裁剪衣服时的心情。由于要仔细量度和裁剪,工作进展得很慢,针线也因此停滞不前。裁缝希望找到平时合适的宽窄尺寸,但又担心这样会让郎君的身形显得更加瘦弱,减少了往日的风采。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裁缝的细致工作和对郎君身形的关注,反映出当时人们对衣着的讲究和对生活细节的重视。
作者介绍:何熙绩(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与当时的文人相似,善于描写生活中的细节,关注个人情感与社会关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服饰的重视,以及人们在生活细节上的用心。
《裁衣曲》以裁缝的视角,细腻入微地表现了一位裁缝在制作衣物时的心情。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裁缝对工作的专注与对郎君的深切关怀。诗中“料量刀尺故迟迟,费煞停针不语时”一句,不仅描绘了裁缝忙碌的场景,还隐含了对这项工作所需的耐心和技巧的赞美。接下来的“欲觅平时宽窄样,恐郎愁减旧腰支”,则通过对比展现了裁缝在寻求合适尺寸时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希望能做出合适的衣物,另一方面又担心会影响郎君的形象。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工作的认真态度,也有对爱情的细腻关怀,展现了一种平凡而深刻的生活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工作的认真态度与对爱人的关心,体现了平凡生活中的细腻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裁衣曲》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刀尺”象征什么?
“恐郎愁减旧腰支”中的“郎”指的是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裁衣曲》的诗意与情感,感受清代诗人的细腻与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