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2:2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2:20:55
送崔功曹赴越
高适
传有东南别,题诗报客居。
江山知不厌,州县复何如。
莫恨吴歈曲,尝看越绝书。
今朝欲乘兴,随尔食鲈鱼。
这首诗是为了送别崔功曹到东南的越地,特意写下这首诗以表达我的情感。江山美景虽然令人陶醉,然而各个州县的情况又何必在意呢?不要怨恨吴地的歌谣,毕竟也曾欣赏过越地的绝妙书法。今天我想借着兴致,陪你一起享用美味的鲈鱼。
高适(702-765),字达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作品多描绘边塞生活和豪情壮志,是盛唐诗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这首诗创作于崔功曹即将赴越之际,诗人借此机会表达对朋友的祝福与惜别之情,同时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送崔功曹赴越》是高适在送别友人时所作,整首诗言辞简练,意蕴深远。诗的开头通过“传有东南别”的句子,直接引入主题,表达对即将分别的朋友的思念。接着,诗人以“江山知不厌,州县复何如”来表现自己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仿佛在说,无论朋友去往何地,江山的美景总是值得留恋的。
之后的“莫恨吴歈曲,尝看越绝书”则是一种劝解,告诫朋友不要对吴地的歌谣感到厌烦,反而应该欣赏越地的书法。这里的对比不仅显示了诗人对文化的尊重,也传达出一种积极的态度:欣赏不同地方的文化各异。
最后一句“今朝欲乘兴,随尔食鲈鱼”,则是对友人的邀请,寓意着在即将分别之际,珍惜当下的欢乐时光。整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友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高适深邃的情感世界。
整首诗通过送别场景,表达了高适对朋友的深厚感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文化多样性的欣赏。
这首诗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吴歈曲”指的是?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的是什么情感?
比较高适的《送崔功曹赴越》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但高适更强调友情与离别的情感,而王之涣则侧重于壮阔的山河景象。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前者更为细腻温柔,后者则豪放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