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56:58
原文展示:
残风落日蝉乱鸣,细履小园欣晚晴。
投林倦鸟分暝色,满地落叶无秋声。
卫尉一钱曾不直,阮郎几屐毕此生。
三十六中第一策,脱却世故甘佣耕。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残留的风吹拂着落日,蝉声杂乱地鸣叫。我轻轻地走在小园中,欣喜于晚晴的天气。
归巢的倦鸟在暮色中分飞,满地落叶却听不到秋天的声音。
卫尉的一文钱都不值,阮郎的几双鞋就度过了他的一生。
在三十六计中,最好的策略是摆脱世俗的纷扰,甘心做一个佣耕者。
注释:
- 残风落日:形容傍晚时分,风渐渐减弱,太阳即将落山。
- 蝉乱鸣:蝉在夏末秋初时鸣叫,这里形容蝉声杂乱。
- 细履小园:轻轻地走在小园中。
- 欣晚晴:欣喜于傍晚时分的晴朗天气。
- 投林倦鸟:归巢的倦鸟。
- 分暝色:在暮色中分飞。
- 卫尉一钱曾不直:卫尉,古代官职,这里指官员的俸禄微薄,一文钱都不值。
- 阮郎几屐毕此生:阮郎,指南朝宋的阮籍,他一生清贫,几双鞋就度过了他的一生。
- 三十六中第一策: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指最好的策略。
- 脱却世故甘佣耕:摆脱世俗的纷扰,甘心做一个佣耕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子昂,号东篱,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的田园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诗中提到的“卫尉一钱曾不直”和“阮郎几屐毕此生”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轻蔑和对清贫生活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傍晚时分的田园景象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诗中“残风落日蝉乱鸣”和“满地落叶无秋声”描绘了傍晚时分的宁静与萧瑟,而“细履小园欣晚晴”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后两句通过对卫尉和阮郎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清贫生活的赞美和对官场生活的轻蔑。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残风落日蝉乱鸣:这句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象,风渐渐减弱,太阳即将落山,蝉声杂乱地鸣叫,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萧瑟的氛围。
- 细履小园欣晚晴:这句表现了诗人轻轻地走在小园中,欣喜于傍晚时分的晴朗天气,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 投林倦鸟分暝色:这句描绘了归巢的倦鸟在暮色中分飞,进一步加深了傍晚时分的宁静与萧瑟。
- 满地落叶无秋声:这句通过“满地落叶”和“无秋声”的对比,表达了秋天的静谧和诗人内心的宁静。
- 卫尉一钱曾不直:这句通过对卫尉的俸禄微薄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轻蔑。
- 阮郎几屐毕此生:这句通过对阮郎清贫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清贫生活的赞美。
- 三十六中第一策,脱却世故甘佣耕:这句总结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表达了诗人愿意摆脱世俗纷扰,甘心做一个佣耕者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拟人:如“蝉乱鸣”中的“乱鸣”,赋予蝉以人的情感。
- 对比:如“卫尉一钱曾不直”和“阮郎几屐毕此生”的对比,强调了诗人对清贫生活的赞美和对官场生活的轻蔑。
- 象征:如“满地落叶无秋声”中的“落叶”象征着秋天的到来,而“无秋声”则象征着秋天的静谧和诗人内心的宁静。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通过对傍晚时分的田园景象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简朴生活的赞美。同时,通过对卫尉和阮郎的对比,诗人进一步强调了对清贫生活的赞美和对官场生活的轻蔑。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
意象分析:
- 残风落日:象征着傍晚时分的宁静与萧瑟。
- 蝉乱鸣:象征着夏末秋初的时节,蝉声杂乱地鸣叫。
- 细履小园: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 投林倦鸟:象征着归巢的倦鸟在暮色中分飞。
- 满地落叶:象征着秋天的到来,而“无秋声”则象征着秋天的静谧和诗人内心的宁静。
- 卫尉一钱曾不直:象征着诗人对官场生活的轻蔑。
- 阮郎几屐毕此生:象征着诗人对清贫生活的赞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残风落日蝉乱鸣”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清晨的田园景象
B. 傍晚的田园景象
C. 秋天的田园景象
D. 冬天的田园景象
-
诗中“卫尉一钱曾不直”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官场生活
B. 清贫生活
C. 田园生活
D. 城市生活
-
诗中“三十六中第一策,脱却世故甘佣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
A. 成为官员
B. 成为商人
C. 摆脱世俗纷扰,甘心做一个佣耕者
D. 成为学者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秋天的宁静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词对比:
- 赵蕃的《晚晴四首 其一》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但赵蕃的诗更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而陶渊明的诗则更注重对田园生活的具体描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对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进行了详细介绍。
- 《陶渊明诗选》:收录了陶渊明的诗作,并对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进行了详细介绍。
- 《王维诗选》:收录了王维的诗作,并对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进行了详细介绍。